大趨勢
和劉曉光這些實業家不同,投資家們不僅要考慮商業模式創新,更要考慮后危機時代的融資模式。
聯想弘毅的總裁趙令歡告訴本報記者,“現在大家都在談去杠桿化,但是沒有意識到去杠桿化是一個十分西方的東西,中國本來杠桿的比例就不高,也無所謂去杠桿化。所以中國更多的是一個高速成長中的結構不斷優化不斷調整。
首創集團的劉曉光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但這并不代表中國企業完全不需要改變。劉曉光表示,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后,世界范圍內聲勢浩大的去杠桿化運動,已經在實質上影響到了中國企業。“國際上的去杠桿化改革越徹底,國內企業所面臨的壓力越大。”劉曉光說道。
“原來我們中國企業海外上市后就可以海外發債了。但是你現在已經很難發了。過去在海外增發很容易,但是現在很難。”劉曉光分析道。
而趙令歡則認為,中國由農村向城市化轉變的大趨勢沒有因為金融危機而改變,甚至得到了加強,因此,聯想弘毅近年來一直在建筑及其相關行業進行投資,并將持續投資。
此外,隨著中國財富的不斷積累,老百姓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會從簡單的謀生向提高生命質量提升,對健康和享受更為追求。“因此高端的制造業和服務業也是一個大的趨勢,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機遇,并呼喚新的商業模式。”趙令歡表示,因此聯想弘毅對石藥集團、先聲藥業還有物美的投資,都體現出這一趨勢。
大變局
其實中外企業家不同的興趣點也不僅在融資模式,例如,外國人會更注意捕捉全球經濟格局變化的信號。
科威特物流公司Agility的全球主席Tarek Sultan,本次達沃斯論壇“全球青年領袖”的“導師”看到的是大變局。
物流量是宏觀經濟的晴雨表。在他看來,危機之后,新興市場的貿易反而有增長,新興市場是新形勢下新機遇所在,而新能源是機遇所在的產業方向。
和華爾街投行們不一樣,Tarek Sultan并不認為,現在很多投資涌入新興市場,新興市場就存在泡沫。
“這里的機遇非常多,仍留有空間給未來的資本投資。”
現在Agility中國業務占集團收入的5%,還不是很高的水平,考慮到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我的中國主管向我保證三年內將會把這個比例提高到10%”。英聯(Actis)中國及東南亞合伙人及區域總裁林明安也是堅定地看好中國,而且,“不是小好,是大好”。
林明安直言,新興市場的回報率是超過發達市場的,發達市場可能平均有30%左右回報率,但像中國,可以獲得三倍的回報率。
攜各路資金的優勢,亞洲商業委員會執行理事Mark Clifford對本報說,“不可否認,在當前的產業格局下,美國逐漸失去了優勢,中國正在追趕”。
但未來的勝負根本看不出來,而話題又轉回到新能源。Mark Clifford認為,決定未來大國競爭力的不光是金融實力。他和許多達沃斯的參會嘉賓都認為,成敗還取決于低碳經濟下的新能源產業競爭。
“現在沒有一個國家在這個產業上是成熟的,如果美國能再次抓住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機遇,美國仍將是最強大的國家。反過來,中國也一樣。”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