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林郭勒盟風資源豐富,品質好,年有效風速持續時間長。全盟年平均風速為8.9m/s,平均風功率密度為663W/m2。據測算,全盟的風能總蘊藏量達5億千瓦以上,其中可開發利用量超過5000萬千瓦。
克什克騰旗地處山區與高原接壤地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形平坦,植被稀疏,風阻較小,風向比較穩定。風能資源豐富,風況佳,是理想的風場。截止目前,克旗規劃的5個風場已建成4個,全旗風資源可裝機300萬千瓦以上,是全國6個百萬千瓦大型風電場之一。
赤峰市是內蒙古的風能資源富集區,全市風能資源達1萬平方公里,易開發的風能資源在1800萬千瓦以上。赤峰市有42.3%的丘陵地,建設風電場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因為大部分丘陵高地隆起都在50—100米左右,而大多丘陵山坡均在30度左右。這種地形條件由低到高,形成了較好的下墊面,可以使氣流加速,對建設風電場極為有利。相關測風數據表明,該地區年平均風速每秒可達6.6米,年有效風速時數近7000小時,是內蒙古自治區的重要風場。
調水起點葫蘆島市、沿線的朝陽市也都是國內少有的風能資源豐富的地區,年均風速大,風況穩定,可開發風力資源1100萬千瓦。沒有臺風襲擊是整個東水西調沿線的特點。
具有可行性
東水西輸水位總提升1300米,假設平均每級提高13米,需要分100級。平均每個提升站的直線距離6.1公里。按年調水360億立方計,每天需要調水1億立方。
依據當地風資源的分布特點,在每級提升站周圍一定區域,合理布局風機群及相應的主、支流河道(管道)。對每級提升站,每天需要將1億方水提升13米,約需要的有效功率為15萬千瓦。因此,每個提升站建設一個50萬千瓦的風車群,就完全可以滿足風能提水的要求。
由于風具有一定的間隙性,因此,必須要有一定的河道容量來進行能量儲存。假定每段提升站的河道(管道)容量為1億立方,則即使該站區風車群1天內完全不工作,輸水過程仍能繼續進行。
假定庫區內的平均水深為30米,每段的平均長度為6公里,則河道的平均寬度為555米。當然,輸水河道的建設一定要因地制宜,平原地帶,盡量改建已有的河床;丘陵地帶,盡量使河道建在低谷。錫林郭勒的水庫容量保持起碼應該在3億立方以上。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