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補貼――快速降低應用成本
近年來,全球光伏市場快速發展。2009年,全球光伏發電安裝量達730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3%。目前,歐盟安裝了461萬千瓦,遠大于其火電新增241萬千瓦的裝機。
而各國光伏市場的發展都和國家的補貼有關。國際金融危機后,發達國家競相實施“綠色新政”,加大對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產業的投入。美國聯邦政府提出在未來10年內投入1500億美元用于研發包括光伏發電在內的新能源技術。今年7月,又實施了“千萬屋頂計劃”:政府按工程項目投資的50%給予補貼。
我國也意識到財政補貼是啟動光伏發電市場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財政部此次明確,將對關鍵設備按中標協議價格給予50%補貼,其他費用按不同項目類型分別按每瓦4元和6元給予定額補貼。
據了解,示范項目得到財政補貼后,每瓦投資僅在8元左右,按年滿發電1100小時測算,項目用電價格在0.8元每千瓦時左右,凈資產收益率能達到10%以上。特別是在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等地區,其目前工商業峰時電價都在0.9元每千瓦時以上,光伏發電已具有一定的優勢。
同時,大規模示范及財政補貼也有利于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和規模化,從而降低成本。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產業化的推廣,目前,光伏發電組件價格已由前兩年的每瓦20多元下降到10元左右、逆變器由每瓦5元降到1元左右、光伏系統投資由每瓦40多元下降到18元左右。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