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底,我國向國際作出承諾:“爭取到202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時隔一年,財政部等四部委于近日聯合召開會議,決定加快推進國內光伏發電的規模化應用,而這背后是我國巨大的光伏發電應用前景。
在目標和機遇面前,經過幾年的探索,我國的光伏發電發展和扶持思路日漸清晰。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甚至認為,目前光電示范工程的推廣和部署是一個強有力的信號――“我們要強有力地啟動國內市場”。
集中示范――找到國內光伏應用落腳點
我國現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光伏電池生產大國。“2009年,我國光伏電池產量占全球的40%,居世界首位”,張少春說。但由于光伏發電成本高等因素,我國光伏組件95%以上用于出口。“我國建筑屋頂面積總計約100億平方米,若10%的屋頂裝上光伏屋頂,則可再造一個三峽電站”,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在談到廣闊的國內市場時興奮不已。
為大力推動國內光伏的應用,我國已通過示范項目取得初步成就。據財政部介紹,2009年和2010年,中央財政已安排近100億元支持了1000多兆瓦金太陽和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示范項目。
現在這一政策思路正得到進一步強化。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等13個開發區已經被確定為我國首批“光伏發電集中應用示范區”,一期建設規模達到170兆瓦。“力爭2012年以后每年不低于1000兆瓦,從而形成持續穩定、不斷擴大的光伏發電應用市場”,張少春表示。
相對來講,實行集中連片示范、形成規模效應,既有利于進一步降低系統等價,也有利于電網集中管理。初步估計,目前,我國有100多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平均每個開發區面積都在幾十平方公里左右,可安裝光伏發電規模約100兆瓦。如果這些區域都實現規模化應用,那么僅國家級開發區就可以實現1000萬千瓦裝機。“設立光伏發電集中應用示范區,無疑為大規模啟動光伏產業國內應用提供了廣闊的市場,也讓我們這些以出口為主的企業看到了轉戰國內市場的機遇”,此次獲得示范區關鍵設備中標的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苗連生說。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