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峰向周生賢介紹說:“陜西的渭河治理共打了‘三大戰役’,第一戰役是治污,主要包括建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關閉污染企業;第二戰役是注入生態水,通過引漢濟渭解決渭河缺少生態水的問題;第三戰役就是沿渭兩岸的生態建設、景觀、防洪工程。經過幾年的努力,渭河變化有目共睹。”
周生賢一行站在渭河(咸陽段)的河堤上,陣陣秋風迎面吹來,一泓綠水碧波蕩漾,滿目蔥蘢的蘆葦隨風擺動,周圍市民們正迎著陽光鍛煉,兒童們盡情追逐嬉戲,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圖卷就在眼前展開。
在咸陽湖畔,周生賢認真聽取渭河綜合治理進展和咸陽市環境保護工作匯報,不時插話了解詳細情況。當得知渭河流域綜合污染指數由2003年的9.04下降到2008年的2.44,降幅達73%,水質由劣Ⅴ類變為Ⅴ類時,他關切地問道:“今年水質如何?”
“今年上半年13個斷面高錳酸鹽指數平均值為8.07,達到了Ⅳ類水。”
周生賢臉上露出了笑容,他說:“短短三四年時間,渭河水質就由劣Ⅴ類轉變為Ⅴ類,污染得到了有效整治,陜西省有這樣的工作力度,不愁環保工作搞不好。”
走到渭河2003~2008年高錳酸鹽指數變化展板前,周生賢指著曲線變化圖問道:“為什么2007年渭河污染物濃度有所升高?”得知是因為天氣影響、水量大幅減少造成污染物濃度上升時,周生賢說:“水利、林業和環保部門要聯手治理渭河,要綜合考慮水量、水質、生態環境三大因素,不能各搞各的。以咸陽來說,財力、資源有限,因此一定要幾個部門聯合起來,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環保部門將一如既往地主動支持林業、水利部門的工作,努力形成流域團結治污的良好局面,這樣才能把治污任務落到實處。”
堅持生態優先,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
“終南陰嶺秀,八水繞長安”,位于西安城市東部的浐、灞兩河是西安“八水”中最著名的“兩水”。9月1日下午,周生賢部長在陜西省委副書記、省長袁純清等人的陪同下,來到了浐灞生態區,實地考察園區的生態創建工作。“一河清波、兩岸綠色、魚翔淺底、候鳥棲息、人水和諧”的美好景象給周生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浐灞生態區管委會主任楊六齊向周生賢介紹道,這里曾經是西安市最大的垃圾場,到處可見挖沙采砂,污水亂流,臟亂不堪。2004年9月,西安浐灞生態區管委會正式成立,并以讓浐、灞河休養生息、恢復生機為目標,按照“河流治理帶動區域發展,新區開發支撐生態建設”的總體思路,從治理污水、垃圾、挖沙三大問題入手,以碧水清污、塑河修壩、修沙造林、恢復綠化等生態措施,全面推進浐灞生態區的綜合治理,使得區域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看著浐灞生態區過去臟亂不堪的照片,與如今寬闊的道路、浩淼的水面,隨風輕舞的楊柳所形成的鮮明對比,周生賢不禁感慨:“變化實在太大了,這才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西安是真正為人民做了件好事,把無人問津的地方,通過改善環境,整治河道,增添生態景觀,搞成了黃金地段。這正說明了加強環境保護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題中應有之意,離開經濟發展談環境保護必然是‘緣木求魚’,西安市真正地把環境保護融入了經濟發展當中。”
陪同考察的西安市委書記孫清云表示:“西安市已經提出了‘國際化、市場化、人文化、生態化’的發展思路,大力實施規劃立市、產業強市、環境優市、文化名市的發展戰略,通過改善環境質量來提升城市品位,擴大發展空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
保護母親河,讓母親河休養生息,她必將以慈愛的目光,溫暖的雙手,庇護她的后代們……
考察期間,周生賢還參觀了西安思源學院污水處理站,看望了西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陜西省環保廳和西安市環保部門的干部職工,并代表環境保護部向他們表示親切的問候。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