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LED產業聯盟主席李旭亮:
LED投資大回報慢現象正在改變
LED行業前期投資大、回款期長的現象在最近半年已發生了徹底改變。除了更新技術,我們擴大了生產規模,降低管理、運營和原材料購買成本。我們建議,在生產量和價格雙雙比高的時候,LED這個新興產業是需要政府扶持和補助的。廣東省政府、省科技廳在半導體照明領域做了非常大的貢獻,觀念、思路也非常正確。省科技廳和省質量監督局在LED路燈標準上也做了很大推動。09年7月廣東LE D路燈地方標準剛出臺的時候,我們都認為標準太高,很難實現。一年后再看,已經認為標準太低了。因此這個標準是有前瞻性的,這是科技的進步,行業的進步。
廣東省科技廳現在大力倡導發展LED中下游產業鏈。這在全世界都已達成共識。LED在芯片上的研究已經定型近十年,而應用領域的發展是無窮盡的。我認為未來五到十年是涵蓋面廣的應用技術變革的重要時期。比方說電池應用,全世界還沒法有效解決電池的穩定性和效率性。光電一體化的封裝技術也還沒有成熟。只有應用領域才能跟更多的商業模式捆綁,才能把產業做強做大,才能把LED這種貴族產品帶進千家萬戶。
廣東LED產業之所以領先全國乃至全球,跟廣東省科技廳提前六年開始籌劃建設的長遠眼光是分不開的。廣東積極引導培養這個產業,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個完備的產業鏈,發展前景不可限量。目前廣東省還在打造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即金融、物流、政府跟生產企業四方聯動打造新的運作模式,用節能省下的費用來補償燈具的投入,而且是由金融機構來出錢,用民間的錢來撬動這個產業的運轉。這是在EM C基礎上的創新。這個模式有明顯的優勢,能積極推動創造效益。
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半導體照明實驗室副主任錢可元
LED行業回報“非常快”
LED行業近年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再是“投入高、回報慢”,而是“回報非常快”。近年來很多走中下游路線的LED企業業績都能翻番。因此這條路線是適合廣東的,產值高、投入小,對其他企業的帶動效應大。一些企業大力發展中下游產業鏈,也能另闖一片天。
廣東省LED前景甚好,但存在一定程度的低端競爭。對市場經濟下處于上升期的產業來說,這是不可避免的。政府可以引導每個地方發展出各自特色,整合成一條完整的廣東省LED產業鏈。全國各地包括廣東,現在都有發展上游產業鏈的態勢。這是市場的選擇。民營企業有自己的決定權,進入國內市場投資的中國臺灣企業、外資企業選擇進駐何地,也不由政府決定。而一旦政府決定吸收鼓勵,參與合作,對市場經濟的原則是有所違背的。一旦效益不好,虧損也比較嚴重。因此投資上游產業鏈還是需要謹慎。
廣東有明顯的區位優勢,集群效應,我們有市場、有人才,投資環境優越。因此很多LED企業愿意在廣東發展,廣東也是LE D行業研發、總部集聚最集中的地區。這是廣東的優勢。但我們也存在短板。廣東L E D不少核心技術還是從外國進口,很多人才需要從全國各地引進。這一現象需要改變。
華南師范大學光電子材料與技術研究所教授郭志友:
廣東LED未來仍將領先
廣東近年較為顯著的改進是加大了對LED產業前端發展的投入力度。政府重點扶持外延片和芯片技術的研究,一些地區出臺了給予LED前端產業重大補貼的措施。同時金屬有機化學氣相外延設備(MOCVD)系統的制定也得到了充分重視。這對這個行業技術含量、核心競爭力的提示大有裨益。
從全國產量占比上來看,廣東LED較幾年前有所下降。這也說明全國各地已經開始效仿廣東,搶占這個綠色環保的新興行業市場。但廣東有獨有的區域優勢,政府政策制定推行都比較成熟,因此未來幾年還將保持領先地位。
發展L E D外延片和芯片等前端技術,實踐高端自主知識產權產業化,對廣東L E D的發展意義顯著,未來幾年應大力推廣。廣東LE D照明在室外領域的示范和應用都已成熟,室內照明應是今后幾年的拓展研究的重要方向。另外廣東高校偏少,科研力量需要加強,LE D高端領域的人才培養需要跟進,以適應LED產業的發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