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結構
專利技術轉化仍需大量投入
“發展太陽能技術,是主攻光熱利用還是光伏利用?推動新能源汽車,在混合動力方面是力推輕混還是全混?”中國社會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華態度鮮明地指出了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問題:新能源技術的主體結構、實施轉化的主攻方向尚不明確。
我國光伏利用技術的專利申請量占到了太陽能產業專利申請總量的63%,然而我國太陽能光伏發電每千瓦時的成本卻高達4元,上網電價則可達到常規上網電價的10倍,這種落差并非政策傾斜就可以調控,專利申請的數量優勢因在光伏發電領域缺失核心技術而不具備和常規發電展開競爭的能力。
另一方面,記者從大連理工大學獲取了一份基于專利地圖理論建立的我國新能源產業專利分析報告,其中明確指出,在截至2009年底的新能源應用性技術專利申請中,非職務申請共有1.7676萬件,占到了總量的84.8%。由此可見,企業在新能源技術攻關時,自身的研發水平并不高,發明創造的積極性也有待提升。業內專家表示,提升發明專利申請量,進一步鼓勵企業向新能源實施轉化方面投入研發資金,是解決新能源產業知識產權隱憂的必經之路。
政企共謀
新能源產業加速前行
《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明確指出,發展新能源產業特別是風電產業,應提高風電技術裝備水平,有序推進風電規?;l展。這一決定為我國新能源企業下一步的技術攻關方向提供了指引。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田力普不久前也指出,我國新能源企業在開拓市場的同時要進一步強化技術研發和專利保護,避免與發達國家產生專利糾紛,而陷于不利境地。
目前,我國海上風力發電產業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開始了新一輪技術攻堅。在新的規劃中,海上平臺等海上大型工程的技術研發機構參與到了海上風電的建設中來,主要提供其知識產權規劃方面的經驗,近年來相關專利申請量已呈上升趨勢。
商務部知識產權法律處處長陳福利表示,跨國集團已從知識產權競爭方面在我國新能源產業領域開始了“跑馬圈地”。進一步提升新能源產業自主知識產權的運用能力迫在眉睫。業內專家也表示,海上風電的發展為我國相關產業提供了有益的經驗,通過有效的政企溝通,打破外國專利壁壘,針對我國已有的優勢技術大力開展新能源應用技術攻關;大力推進專利的實施轉化。攻破堅冰之后,我國的新能源產業將開足馬力全速前行。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