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在上海廣為流傳的“4年資產增長300倍”的商業奇跡。“家飾佳”為建材商提供了品牌優勢,也為消費者提供了一站式的家裝采購服務,連續幾年位列中國民營企業500強。
“學徒心態”
回憶起探索“家飾佳”模式的日子,王張興說:“(對于物業租賃),不懂我就去問,一家一家地問,一個老師一個老師地問,直問到我懂了為止。”
如今,王張興自學考上了大學,還成了上海交通大學EMBA學員。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管理學院王方華院長這樣評價王張興:沒有機會,他會創造出機會;當機會出來時,他會敏銳地抓住機會。因為他的特殊經歷和業績,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管理學院選擇其EMBA的學員王張興擔任學校MBA職業導師。
如同當年他在工地上做小工時那樣,他把這種“學徒心態”一直帶到了民營企業的董事會,帶到了上海交大的課堂。他甚至很認真地對上海某團委領導說:“希望能有機會拜師郭廣昌,零距離跟他學習半年,一定能提高自己。”
被問到“資本運作”的話題,王張興說雖然有成熟的商業地產項目可能上市,但自己更鐘情實業。“資本運作是一種工具,不能放棄實業,實業是根本。”
他說其實自己早在做工程的時候就在踐行資本運作了,“廣義的資本運作”。當時別的工程隊都是租挖土機等設備,而他是買。他說:“40萬元一臺的挖土機,我用三四年后再以30萬元賣出,三四年下來,凈賺了好幾臺挖土機。”資本的核心,就是產生價值。“當時沒有學經濟學,只是那么做了,后來才知道,原來奧妙在于C+V+M,在于邊際效益遞增……”
按照王張興的商業目標構想,2010年,家飾佳集團將擁有商業物業面積達200萬平方米。“一個擁有全國各大發達城市200萬平方米黃金地段物業所有權的企業,除了本身地產的價值外,更重要的是,他已經成為龐大的渠道公司。這是一種巨大的力量,是話語權。”在考察過國外地產界后,他更印證了自己的判斷。
談及行而知之的往事,王張興享受這個過程勝過財富本身。大多數人困頓于“知易行難”,而王張興用人生來實踐“行而知之”。
越商情結
如今,王張興正把他的商業地產模式快速復制到中國西部。在新疆,他建設100萬平方米集住宅商貿、文教與娛樂于一體的大型綜合生活社區——“新疆上海花園”;在鄭州,他收購面積10萬平方米的鄭州百盛商業廣場;在上海,他收購上海浦東金橋元旦國際廣場(原銀東大廈);此外,還有重慶、成都、合肥、長沙、貴陽、天津等地近百萬平方米的商業地產項目。
但有一件事情,讓王張興念念不忘,比他“攻城略地”更重要,那就是要在上海凝聚越商力量,中興越商文化,為家鄉多作些貢獻。作為上海紹興商會會長,王張興宣布,他在任內將完成兩件大事:一、在上海建一座越商的標志性大廈,讓紹興企業共同進駐,成為紹籍在滬企業的大家庭;二、組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越商實業財團,成為紹興商會緊密合作的平臺。
目前,紹興在滬企業4000多家,總資產2000多億元。王張興說:“企業就如同放大了的個人,是有文化,有情緒,有根的。文化相通,彼此認同,人緣地緣相連,才可能做好生意,才可能持續地發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