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2007年丹麥的清潔技術出口達100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10%。而近十年內的出口增長了兩倍。據丹麥氣候聯合協會預計,未來5至6年內,清潔技術出口還會增長3倍。
一系列的商業、公益展覽將在COP15會議期間舉行。丹麥氣候聯合協會屆時將舉辦一個“北歐足跡”的電視片展覽,展示目前面對的氣候挑戰以及解決方案。
今年5月底丹麥舉行的全球氣候變化商業峰會上,抗議者在會場外打出“我們的氣候,不關你們的事”的大幅抗議標語,矛頭直指參會的世界各地的企業。
盡管如此,擁有11000家成員企業的丹麥工商業聯合會還會在COP15會議期間堅持舉行一個“BrightGreen”的展覽。展覽的目的是給政治家看,每個企業在公眾面前講述一個小故事。“我們還沒發現中國企業來參展。”該協會的市場主管KarlMallingGranov補充說。
當然,還有很多公益性質的活動。今年8月8日Danfoss公司為14—18歲的年輕人舉辦氣候和創新夏令營,目的是讓這些年輕人為氣候變化貢獻智慧。此前,丹麥教育部要求在2008至2009年間所有教學大綱都要增加與氣候相關的內容。
下個月末,丹麥還將在格陵蘭島組織政要討論格陵蘭冰雪圈的變化。格陵蘭冰雪圈融化問題已成為氣候變化的風向標。
而在丹麥能源局播放的一個電視片中,反復講述著丹麥的氣候行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丹麥確定的六個生態城市。
電視片宣稱,若以200萬的丹麥家庭參加的節電行動為例,其能源消耗可以降低73%。在這個行動中,節能燈、節能建筑、風能等都將被應用于實際生活之中。哥本哈根是六個生態城市之一,這個曾經的千年小漁村未來將實現“零排放”。
Thomas賣車
ThomasNordli最近除了樹立自己公司進軍中國的信心之外,還要考慮的一件事就是預備把自己辛苦買的私家車賣掉。ThomasNordli是丹麥一家大型防火保溫材料的公司Rockwool的溝通高管。
之所以產生這種念頭,因為養私家車的費用太高了,繳稅之后,他的養車費用占收入的25%以上。他自稱是丹麥“20%的最高收入階層”。
在丹麥,轎車在生產過程中就加了180%的稅收,環保費一年要繳納600歐元,汽油每升在1.4歐元,柴油1至1.2歐元,天然氣每立方米1.2歐元,每度電大致在2.4元人民幣。
這些高昂的開支以及稅收最終讓ThomasNordli這個企業高管都負擔不起。他笑著說,如果乘坐公交車上班的話,超過12公里政府還有交通補貼。
過去30年內,丹麥政府通過各種手段實現丹麥能源供給轉型。ThomasNordli賣車的舉動也正是政府強力推行公共交通,加大能源稅征收的結果。九年前,丹麥將原本政府壟斷的能源供應放開,目前除了電力、天然氣管網由政府壟斷之外,其他能源供應、生產完全市場化運作。
丹麥的能源轉型最早可追溯至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這場危機讓丹麥意識到,從沙特進口的石油并不能保證自己的發展。于是政府開始施行每兩個星期開一星期車、征收能源稅、對風機制造公司補貼等手段控制能源消耗。
由于丹麥的地勢平坦、居民反對核能等原因,丹麥的水能、核能一直沒有發展。風能、生物質能卻迅速發展起來。
丹麥石油天然氣公司副總裁KnudPedersen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丹麥是歐盟少有的能源實現自給自足的國家,但是石油總有枯竭的時候,特別是北海的油井。因此必須擴大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業務。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