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初,胡錦濤總書記在安徽視察淮河時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提出要讓江河湖泊休養生息、恢復生機,極大地統一了人們的思想認識,使“休養生息”從政策措施上升到了治理江河湖泊的指導思想。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全面貫徹,逐步恢復重點流域山清水秀、江河安瀾的自然風貌。
一、讓江河湖泊休養生息的重要意義
認真學習胡錦濤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我們深刻認識到,讓江河湖泊休養生息,是站在生態文明的戰略高度,指導新時期我國治水治污的重大戰略思想。
讓江河湖泊休養生息是對我國歷史上安邦興國成功經驗的理性升華。休養生息是我國歷史上統治者根據安邦興國、治國理政的需要,采取的減輕人民負擔、安定生活、恢復元氣的重要政策,是某一特定歷史階段的必然要求和客觀規律。無論是西漢的文景之治,還是唐代的貞觀之治,都實施了休養生息的政策,并為日后漢武帝時期開拓疆土和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清王朝從初期開始,勵精圖治,實施攤丁入畝等休養生息政策措施,開創了康乾盛世。以休養生息指導我國治水治污,就是要給予江河湖泊以人文關懷,通過不斷減輕江河湖泊的污染負荷,改善環境質量,恢復生態平衡,重現江河湖泊的生命活力,這是人與自然和諧理念在更高層次上的重要體現。
讓江河湖泊休養生息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舉措。建設生態文明,實質上就是要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生態文明是解決工業文明導致的人與自然嚴重沖突的重要途徑。黨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建設生態文明作為一項戰略任務明確下來,為我國在工業化、城市化加速發展中建設生態文明,提供了堅實的政治保障。讓江河湖泊休養生息,就是要將環境的壓力轉化為建設生態文明的動力,在流域內形成符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大力推進可持續發展的體制建設,依靠科技進步,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經濟,重點搞好重點流域水環境治理,使一些流域的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為全國作出表率。
讓江河湖泊休養生息是探索中國特色環保新道路的積極嘗試。發達國家走過了一條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付出了沉重的環境代價,造成了一些無法彌補的損失。我國30多年的環保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但付出的環境代價依然過大。面對嚴峻的環境形勢和群眾日益增長的環境需求,必須走出中國特色的環境保護新道路。讓江河湖泊休養生息是全方位防范污染、全面治理污染、全民參與環保的過程。這個過程不是依靠停滯發展來推進的,而是通過又好又快發展、從再生產的全過程防范污染,通過積極研發低投入、高效益的環境治理技術,通過鼓勵全社會廣泛參與水環境保護的社會實踐來實現的。這既是探索中國流域污染治理新模式的指導思想,更是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的實際行動。
讓江河湖泊休養生息是國內外水環境治理經驗教訓的有益借鑒。從國外情況看,進入20世紀70年代,針對積重難返的環境問題,發達國家紛紛采取嚴厲的措施保護環境、治理水污染。如日本為了治理琵琶湖,從上個世紀70年代初開始,通過污染減排、嚴格準入、全面治污,給湖泊水質改善和生態修復提供了“喘息”機會。同時通過底泥疏浚、蘆葦凈水、革除青草等,促進湖泊生態修復。從國內來看,云南大理州面對洱海出現的環境退化跡象,以“洱海清、大理興”的強烈責任感,主動出擊,啟動了生態修復、環湖截污治污、城鎮垃圾收集和污水處理系統建設、流域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治理、流域水土保持、環境教育管理等六大工程,重現了洱海生機,積累了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治湖經驗。
二、讓江河湖泊休養生息取得的積極成效
胡錦濤總書記發出讓江河湖泊休養生息的號召后,各地積極響應,狠抓落實,取得了積極進展,特別是率先實行休養生息的淮河、松花江流域更是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轉變思路,加大治污。各地按照休養生息的指導思想,調整優化治污思路。江蘇省在太湖流域污染治理中拓寬工作視野,積極推行“河長制”和“片長制”,溝通水系,拓浚河道,整修河岸,清除淤泥,建設景觀帶。云南省及時調整滇池治理思路,通過截污治污、整治河道、控制面源、修復生態、動力換水等綜合措施,積極推進滇池流域的環境整治。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