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美國總統布什宣布美國退出《京都議定書》,不限制美國國內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因而,美國聯邦范圍內至今并不受到減排溫室氣體的約束,也沒有形成聯邦性市場。但是,美國是最早建立自愿性減排交易市場的國家,并且還存在區域性溫室氣體。
2003年,芝加哥氣候交易所成立,是全球第一個自愿性溫室氣體減排量交易的先驅組織和市場交易平臺。芝加哥氣候交易所由會員設計和治理,自愿形成了一套交易規則。交易所的會員自愿但受法律約束聯合承諾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芝加哥交易所根據會員基準期的排放和交易所的減排要求,每年向會員配發排放配額。會員可將多余的配額賣出或儲存,若會員排放量超過獲得的配額總量,則必須通過購買碳金融工具CFI合約來抵消自身排放量。目前,芝加哥氣候交易所的會員數已從成立之初的13家增加至400多家。
同時,美國國內也存在多個州際區域性溫室氣體減排體系,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美國區域溫室氣體方案R G G I。2003年7月,時任紐約州州長聯合9個州的州長,組成北方10州“區域溫室氣體方案”跨黨派環保聯盟,共同應對全球變暖。
美國國內的碳交易平臺主要是芝加哥氣候交易所CCX、芝加哥氣候期貨交易CCFE以及綠色交易所the Green Exchange等。芝加哥氣候交易平臺上主要交易碳金融工具CFI現貨合約。2004年,芝加哥氣候交易所成立了芝加哥氣候期貨交易所,主要交易碳排放權類衍生品,如碳金融工具CFI、區域溫室氣體排放配額RGGI、核證減排量CER等期貨和期權交易品種。
2009年11月20日,該交易所又上市了碳金融工具美國補償項目CFI-U S-O期貨和期權以及碳金融工具CFI-EA期貨和期權。綠色交易所提供歐盟排放配額EU A、核證減排量CER和區域溫室氣體排放配額R G G I為標的物的期貨和期權交易。
2009年6月26日,美國眾議院以219票贊成、212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2009年9月30日,美國參議院參議員JohnK erry和Barbara Boxer公布了參議院版本的氣候法案草案,即《清潔能源工作與美國電力法案》。
2009年10月29日,美國氣候立法步入了參議院審議程序。2009年12月7日,美國國家環境保護署宣布,溫室氣體威脅美國人民的健康及福祉。此舉表明,環保署承認需采取措施遏制溫室氣體排放。今后,環保署將有權依據美國《清潔空氣法》對溫室氣體進行監管。未來,一個巨大的美國聯邦碳市場將浮出水面。
除了美國外,其他一些傘形集團國家(包括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也在建設本國排放權交易市場。例如,澳大利亞實施了《新南威爾士溫室氣體減排方案》(G G A S),并已開展相關的排放證書交易。目前,該國還正在計劃實施澳大利亞碳污染物減排計劃(CPR S)。日本也正在嘗試開展自愿參與的國內排放權交易,將原有的一些行動計劃納入同一個體系,例如日本經團聯自愿行動計劃(V A P)和日本自愿性排放交易體系(J-V ET S)等。日本電力交易所已經上市了碳信用憑證交易。
(上海期貨交易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周秋玲)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