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節約能源、減少排放,新能源汽車在不遠的將來替代傳統汽車的趨勢已經形成,目前全球主流的汽車企業都已介入新能源汽車的研發與制造領域,但新能源汽車進入我們的生活尚需時日。
盡管各類新能源汽車的產品技術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突破,但比技術本身更影響新能源汽車推廣進程的是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問題。沒有規模的市場,生產成本就很難降低,超過傳統汽車好幾倍的市場售價反過來也制約著市場規模的形成。新能源汽車如何走出實驗室、何時走出實驗室引人關注。
期待加速發展的動力
新能源汽車在驅動力選擇上,比使用汽油、柴油燃燒技術的傳統汽車更具有環保、節能的優勢。近10年來,以混合動力為主導方向的新能源汽車出現,為汽車業探索出一條充滿希望的“綠色”之路。
新能源汽車不論在能源轉換、電力儲存系統方面,產品成熟度目前還不及傳統的汽柴油動力系統,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正是因為新能源的“新”,它在技術領域才有更大的進步空間。即使是對全球汽車企業的“百年老店”來說,新能源汽車都是一個全新的事物。新能源汽車真正意義上市場的形成,始于1997年第一代豐田普銳斯的問世,12年來,普銳斯車型歷經3代,全球銷量累計120萬輛。盡管與傳統汽車市場的銷量不能比較,但這已代表了新能源汽車的領先水平。
正因為新能源汽車的先期投入巨大,市場不可預期,因此,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有新能源汽車的中長期產品規劃,但沒有具體的市場推廣方案與成熟的商業模式。江蘇省常熟市合眾環保能源技術研究所所長沙永康說,當今世界汽車研發集中在能源動力方面,雖然有眾多方案,但各種方案似乎都不盡完美,尚未達到完全定型的階段,因此主導設計無法面世,技術標準也是相對暫時的。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現在處于逐步前進的階段,不能操之過急。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十分重要。以最具產業化可能的電動汽車來說,技術方面我國汽車企業與國外的技術差距并不大。但電動汽車普遍存在續駛里程小等現實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需要更多的配套設施,例如充電站等來支持。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副總經理王建均認為,“燃油車已發展100多年了,其便捷程度非常高,包括加油站和維修;而電動汽車的充電設施需要社會的公共資源,包括能夠充電的公共車位,任何不便都會給消費者帶來不好的心理暗示。”新能源汽車目前加速發展,最期待的就是政府給予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補貼到位,以及公共設施建設的完善。一旦這個時機成熟,相信新能源汽車將獲得一個加速發展的動力。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