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是世界最大的太陽能光伏電池生產國,這幾乎占全球太陽能市場的40%,但是其國內市場的需求卻極低,幾乎不到其產量的1%。
根據中國首個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咨詢公司賽迪資訊顧問公司的消息,因為中國的太陽能產業嚴重依賴國外的訂單,在2008年的全球經濟衰退中,國外訂單的需求急劇下降,致使國內光伏電池生產商遭受嚴重打擊。
國外突發性的市場降溫使得國內太陽能光伏電池產能過剩至少為1,000兆瓦,這使得中國更加關注其國內太陽能市場的開發。
中國國家氣候中心的一位專家沈巖博向中國日報表示,根據日照天數,中國西北有六個地區和省份最適宜開發太陽能項目,這份地區和省份分別為-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甘肅、寧夏、青海和陜西。
來自路透社的消息,投資商對于在中國開發太陽能項目感覺不能產生經濟效益,這是因為政府在這方面鼓勵措施很少,而且安裝成本仍然很高。
為了扭轉這一局面,中國政府已經出臺大量的太陽能政策,并且給投資商提供補貼和鼓勵措施-所有這些,都是為了振興其國內的太陽能市場。
強有力的政府支持
財政部與住房與城鄉建設部在2009年3月聯合推出一項國家補貼計劃,用于推動太陽能光伏建筑一體化技術(B.I.P.V.)的使用以及在農村和偏遠地區安裝屋頂太陽能系統。
根據這項計劃,將對安裝在屋頂峰值發電量為50千瓦或者更高的太陽能項目提供每瓦20元($2.90)的固定補貼。同時對政府投資項目,將對其購買和安裝太陽能電池板的所需費用提供一半的補貼。
而且,對于太陽能項目安裝的電池產品規定,單晶硅光伏電池的轉化效率至少要達到16%;多晶硅光伏電池產品至少要達到14%;非晶硅或者薄膜光伏電池產品的轉化效率至少要達到6%。
這項補貼計劃足以吸引開發商開發太陽能項目,由此可產生大約1千兆瓦的太陽能裝機容量-其發電量可滿足100萬戶家庭的電力需求。
由于第一次太陽能補貼計劃的成功效應,財政部在7月推出其第二次國家太陽能補貼計劃,稱之為“金太陽工程”,目的是通過這項計劃在隨后的2到3年推動500MW太陽能試驗項目的開發。
根據這項計劃,政府將對屋頂安裝并網太陽能光伏項目、并網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以及地面安裝并網太陽能光伏項目提供項目總投資一半的補貼,同時對于農村地區安裝的非并網太陽能光伏系統提供總投資的70%的補貼。
然而,要獲得這項補貼,每個項目的裝機容量至少為300-kW、在一年內完成施工并且項目運營至少20年。
根據這項計劃,要求電網公司從這些項目購買多余的電力,價格要與燃煤電廠的并網電價基準相當。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