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東僑東湖臻悅小區看到,該小區內已設立垃圾分類投放點,前來投放垃圾的居民都能自覺按照垃圾屬性進行正確投放。作為我福建寧德市垃圾分類首批試點小區,目前,該小區垃圾分類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據《寧德市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三年實施方案(2019—2021年)》,通過三年努力,寧德市將逐步完成從試點到全面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
垃圾處理系統。
建立垃圾分類收集體系
記者從市環境衛生中心處獲悉,垃圾分類過程中各小區、單位應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制度,由責任人監督管理責任區域內的垃圾分類投放。同時根據不同場所的人口、面積和產生垃圾的特性,因地制宜確定垃圾分類收集設施的種類、數量等。
此外,為強化垃圾分類信息管理,可在垃圾分類收集袋上設置二維碼,在小區、單位設置智能回收設備,加強對垃圾分類相關信息的采集。在垃圾分類運輸過程中,密閉運輸,統一車輛標識,便于社會監督。
完善終端設施建設
分類垃圾,會不會被“混裝混運”?針對這些疑慮,環境衛生中心相關負責人給出了解答。寧德市將大力推進終端處理設施建設,建立完善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無縫銜接系統。
據悉,2020年年底前,蕉城區人民政府將負責建成中心城區廚余垃圾(家庭廚余垃圾、其他廚余垃圾)處理廠并投入使用,實現廚余垃圾(家庭廚余垃圾、其他廚余垃圾)單獨收集、運輸、處理;建成1座大件垃圾處置廠,對中心城區大件垃圾進行處置。2021年年底前,福鼎市人民政府將負責建成全市危廢綜合處置場二期,對非工業源有害垃圾進行處理。
開展垃圾分類宣傳
“垃圾投放有門道,四色分類要記牢,藍色回收可變寶,紅色有害無處逃,潮濕垃圾放棕色,三類之外黑色要……”隨著垃圾分類在中心城區部分社區試點成功后,類似通俗易懂的順口溜及科普知識也逐漸流行起來。據了解,為將垃圾分類落到實處,試點小區工作人員通過分發宣傳手冊,發動志愿者等形式對小區居民進行垃圾分類知識宣傳,引導居民進行正確的垃圾分類投放。
在校園宣傳教育方面,寧德市將垃圾分類處理知識納入全市大中專院校、中小學及幼兒園教育和社會實踐內容,積極發揮“小手拉大手”“垃圾分類進校園”等活動載體的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的垃圾分類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全體學生的垃圾分類和資源環境意識。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