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吞精做爰啪啪高潮,亚洲欧美春色,中文亚洲视频在线,九一成人免费视频

您好,歡迎來到綠色節能環保網 [請登錄] [免費注冊]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新聞 > 政策法規 » 正文

開封市2020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

發布時間:2020-3-11 來源:北極星環境修復網

日前,開封印發《開封市2020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全文如下:開封市2020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為全面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共河南省委河南....
日前,開封印發《開封市2020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全文如下:

開封市2020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

為全面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河南省2020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和《開封市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部署和要求,保質保量完成國家、省、市明確的工作任務,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十屆十次全會精神以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市關于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以深入貫徹實施土壤污染防治法為主線,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分類管理、風險管控、污染擔責、公眾參與”的原則,強化工作落實,推進制度創新,完善各類保障,全面提升土壤環境管理水平,高質量完成三年目標任務,為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提供環境保障。

二、工作目標

2020年底前,土壤污染防治體系基本建立,土壤環境風險總體得到管控,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重點行業重點重金屬排放量較2013年下降12%,與2015年相比實現零增長;建設用地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力爭達到100%。完成省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含治理修復)、嚴格管控類耕地種植結構調整或退耕還林還草目標任務,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力爭達到100%;實現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點位所有農業縣區全覆蓋;完成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項目;完成杞縣、尉氏縣農膜回收試點任務。

三、工作任務

(一)完成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

一是開展高風險地塊布點采樣、檢測分析及全程質控工作。按照國家和省要求組織實施轄區高風險企業地塊布點采樣、檢測分析及全程質控工作;受委托的專業機構、檢測實驗室、縣級生態環境部門和相關企業共同配合完成。(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場監管局參與,各縣區人民政府配合)

二是開展數據匯總上報和優先管控名錄確定工作。按照國家和省要求組織實施轄區高風險企業地塊檢測數據報送,并依據國家風險分級系統分析企業地塊風險等級,確定污染地塊優先管控名錄。(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場監管局參與,各縣區人民政府配合落實)

三是形成企業用地調查成果:數據成果,圖件成果和文字成果。(2020年12月20日底前完成)(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參與,各縣區人民政府予以配合落實)

(二)建設全市土壤監管網絡,基本形成土壤環境監測能力。

按省統一要求,持續推進環境監測能力提升,優化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點位,實施定期監測,完善土壤環境質量例行監測制度;針對突發環境事件,及時做好土壤環境事故應急監測。2020年底前,實現市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點位所有縣(區)全覆蓋。(市生態環境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農業農村局、水利局、財政局依職責落實,各縣區人民政府配合落實)

(三)推進農用地土壤污染管控

1.依據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成果,推進農用地分類管理。進一步細化完善優先保護類、安全利用類、嚴格管控類耕地不同的管理制度機制,配套相關政策。(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生態環境局參與,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2.加強未污染耕地保護,著力防控新增污染。依據“三類”農用地面積、分布、性質,建立農用地分類清單臺賬。將符合條件的優先保護類耕地劃為永久基本農田,實行嚴格保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局、生態環境局、財政局參與,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加強農藥、肥料、農膜等農業投入品使用管理,轉變病蟲草害防控方式,大力推進綠色防控;繼續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行動,推進農業投入品包裝廢棄物回收及無害化處理,2020年底前,尉氏縣、蘭考縣要推動農藥包裝廢棄物全面回收利用試點工作,在完成尉氏縣,杞縣農膜回收試點相關任務基礎上力爭實現全市農膜回收利用全覆蓋,著力防控農業生產活動對耕地造成的污染。(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局、財政局參與,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3.做好受污染耕地風險防范。積極推進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開展土壤和農產品協同監測與評價。根據土壤污染狀況和農產品超標情況,安全利用類耕地集中的縣、區要結合當地主要作物品種和種植習慣,細化完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采取農藝調控、替代種植等措施,降低農產品超標風險。定期開展土壤和農產品協同監測與評價、對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進行技術指導和培訓等工作,實施風險管理。特別是對農產品污染物指標超標的耕地,要組織開展土壤污染風險評估,根據評估結論有針對性實施分類管理。2020年10月底前,實施安全利用類耕地技術措施全覆蓋,全面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務。(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財政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科技局、生態環境局、糧食和儲備局參與,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加強對嚴格管控類耕地的用途管理,依法劃定特定農產品禁止種植區域。進一步加強嚴格管控類耕地的監管,嚴防復種復耕。(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局、糧食和儲備局、生態環境局參與,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四)抓好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

1.依法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對土壤污染狀況普查、詳查和監測、現場檢查表明有土壤污染風險的建設用地地塊,生態環境部門應當要求土地使用權人按照規定進行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用途變更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的,地塊變更前應當按照規定進行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市生態環境部門會同自然資源部門做好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的評審工作。對列入疑似污染地塊名單的地塊,所在地縣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書面通知土地使用權人,土地使用權人應當自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六個月內完成土壤環境初步調查。(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參與,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2.嚴格用地準入,加強聯動監管。實施污染地塊信息共享、聯動監管。市生態環境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要認真落實污染地塊環境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市、縣生態環境部門根據情況每半年組織一次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參加的聯席會議,相互通報污染地塊管理相關信息。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在編制國土空間規劃時,要充分考慮污染地塊的環境風險,合理確定土地用途。符合相應規劃用地土壤環境質量要求的地塊,方可進入用地程序。建立建設用地準入管理臺賬,市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會同生態環境部門,定期填報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發放情況,并每季度報送省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備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生態環境局分別牽頭,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3.推動多圖合一。及時將疑似污染地塊及污染地塊信息上傳全國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信息系統,生態環境部門與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共享疑似污染地塊、污染地塊空間信息。2020年10月底前實現疑似污染地塊、污染地塊空間信息與國土空間規劃的“一張圖”匯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參與,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4.做好污染地塊環境風險管控。建立并及時更新污染地塊名錄及其開發利用負面清單,對列入污染地塊名錄的地塊,要按照要求向社會公開地塊信息,通報各污染地塊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并督促責任主體及時采取覆蓋、移除、封存或者清理污染源等防止污染擴散的風險管控措施。對暫不開發利用或現階段不具備治理與修復條件的污染地塊,由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于3月20日前,制定污染地塊風險管控年度計劃;配合有關部門提出劃定管控區域的建議,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設立標識、發布公告,并于10月10日前組織開展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督促相關責任主體編制污染地塊環境風險管控方案并實施;根據調查與風險評估結果,制定差異化措施,實施“一塊一策”以防止污染擴散為目的的風險管控措施,加強對風險管控區域現場執法檢查。(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參與,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5.加強在產企業土壤污染預防。根據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的統一部署,市生態環境部門將土壤污染防治相關責任和義務納入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排污許可證。根據企業有毒有害物質排放等情況,市生態環境部門持續更新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各縣區督促企業建立土壤污染環境自行監測和隱患排查制度,形成企業污染隱患排查報告,報所在地縣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備案,市生態環境部門按照規定持續更新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參與,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6.加強風險防范和公眾監督。相關風險管控和修復單位及其委托人應當設置公示牌,公開污染地塊主要污染物、可能存在的環境風險及采取的治理措施。公示牌要醒目,有利于周邊居民和群眾知曉信息。鼓勵市、縣兩級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積極協調相關風險管控和修復單位及其委托人,協商周邊社區街道等建立居民監督委員會,加強溝通交流,強化周邊群眾監督。各縣區要制定涉土輿情處理方案,明確職責分工,關注涉土輿情信息,及時調查處理。(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參與,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五)加強土壤污染源頭治理

1.完成重點行業重點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總量減排任務。各縣區涉重金屬企業排放量比2013年下降12%,與2015年相比實現零增長。(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2.完成涉鎘等重金屬重點企業排查整治,推進尉氏縣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控區污染防治。及時更新排查清單和整治清單,10月上旬全部完成整治工作,市組織驗收并核查“一企一檔”建立情況。加強對涉鎘等重金屬企業環境監管,對廢水廢氣處理設施逐步進行升級改造,降低重金屬排放量,提高清潔生產水平。切斷鎘等重金屬污染物進入農田途徑,限制含重金屬工業廢水進入城市污水處理廠,對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企業進行停產治理或關閉。嚴格控制新建涉鎘等重點重金屬排放的建設項目,在永久基本農田集中區域,不得新、改、擴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設項目,已建成的限期關閉并拆除。(市生態環境局、農業農村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分別牽頭,市財政局、糧食和儲備局參與,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3.進一步做好全市規模化養殖場糞污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工作。糞污無害化處理設施配套率達到95%以上,并確保設施正常運行,畜禽養殖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參與,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4.持續開展好固體廢物堆存場所排查整治。持續推進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堆場排查和綜合整治,對照排查清單,全面完成整治任務。(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5.加強生活污染源管控。開展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推進城市生活垃圾收運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蘭考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推動全市垃圾處理水平提升。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水平。開展停用和已封場的生活垃圾填埋場所排查整治,對不符合規定的生活垃圾填埋場開展專項整治。進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和標準法規,落實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制度。加強含重金屬廢物的收運與處理管理,按省統一要求,逐步建立生活源類廢氧化汞電池、鎳鎘電池、鉛酸蓄電池和含汞熒光燈管、溫度計、廢棄電子產品等含重金屬廢物的收集貯存網絡和安全處置體系。(市城市管理局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生態環境局、商務局參與,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進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和標準法規,落實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制度。(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6.完成非正規垃圾堆存點排查整治工作。全面完成已有的非正規垃圾堆存點整治任務,持續開展排查和整治工作。(市城市管理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水利局、農業農村局參與,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7.推進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及綜合利用。按照“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開展好固廢處理處置及綜合利用工作,按照《河南省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計劃》,持續推進一般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持續強化對全市危險廢物產生和經營單位規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分別不低于90%、95%,危險廢物處理處置能力提高10%以上。(市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局分別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應急管理局、衛健委參與,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8.做好危險化學品企業關閉搬遷改造工作。切實做好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工作。鼓勵搬遷改造企業運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對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等高風險化學品、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工工藝和裝備實施替代或低危化改造;異地遷建、關閉退出企業,要加強對留存和廢棄裝置、固體廢物(含危險廢物)、危化品的安全管理與處置,制定企業拆除污染防治方案、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拆除活動環保工作總結報告,并報所在地縣級生態環境、工業和信息化部門備案,杜絕發生次生環境污染事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市應急管理局、生態環境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參與,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搬遷改造企業依法開展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申領排污許可證;嚴格執行建設項目污染防治設施“三同時”等制度。搬遷改造、關閉退出企業應依法開展場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污染風險評估及風險管控、治理與修復和修復效果評估;加強騰退土地污染風險管控和治理修復,確保騰退土地符合規劃用地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參與,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六)全面夯實土壤污染防治基礎

1.加強土壤環境監測制度和能力建設。持續推進環境監測能力提升,優化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點位,并實施定期監測,完善土壤環境質量例行監測制度。繼續依法推進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及周邊土壤環境監測。針對突發環境事件,做好土壤環境事故應急監測、處置等工作。依托省駐開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進一步提升監管能力建設,強化培訓,引進培養一批滿足我市土壤環境監管需求的高層次人才。持續加強縣區土壤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完善土壤與可食用農產品協同監測、灌區水質監測長效機制,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支撐。(市生態環境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農業農村局、水利局、財政局依職責實施,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2.強化信息共享機制,加強部門信息共享。建立土壤環境信息共享機制,依托省土壤環境信息平臺,實現土壤污染狀況普查、詳查和監測數據等有關環境數據資源在生態環境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農業農村局之間的信息共享。各部門加強溝通協調,打通共享渠道。生態環境部門及時與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共享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信息,疑似污染地塊、污染地塊調查評估、風險管控和修復等信息;與農業農村部門共享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排查整治信息、農用地信訪舉報及環境污染事件信息等。農業農村部門及時與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共享農用地類別劃分信息,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特定農產品禁止生產區域劃定結果等。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及時與生態環境部門共享用途變更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的地塊信息,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生產經營用地用途變更或土地使用權收回、轉讓信息,涉及疑似污染地塊、污染地塊空間規劃信息、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發放等相關信息。(市生態環境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農業農村局分別在各自職責范圍內牽頭,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七)有序推進試點示范工作

1.持續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試點工作。尉氏縣、杞縣要完成農膜區域性回收利用試點工作,建立配套完善的回收處理體系,形成試點經驗材料。(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財政局、生態環境局、市場監管局、供銷社參與,尉氏縣人民政府、杞縣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2.完成受污染耕地治理修復試點工作。嚴格按照國家和省要求,完成順河區受污染耕地治理與修復試點工作。(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牽頭,順河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八)防范化解土壤環境風險

1.切實重視土壤污染環境風險防范。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原則,強化對各類風險的管控,堅守土壤污染防范底線,對農用地實施分類管理,對建設用地實施準入管理,突出重點區域、行業和污染物,實施分類別、分用途、分階段治理,嚴控新增污染,逐步減少存量,防范和化解各類土壤污染環境風險。(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2.落實農用地土壤污染預警制度。制定開封市農用地土壤污染預警工作實施方案,建立預警辦公室,明確預警標準,確定研判程序,細化預警處置方法,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豫發〔2018〕19號)中“建立農用地土壤污染預警體系,實施土壤污染三級預警制度”的要求。(市農業農村局、生態環境局牽頭,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參與,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3.加強土壤污染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做好耕地污染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加快制定超標農產品應急處置預案;對受污染耕地按照國家要求開展風險管控和治理期農產品臨田檢測,對發現的超標農產品,實施專企收購、分倉儲存和集中處置,確保其不流入市場。(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糧食和儲備局參與,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做好工業企業土壤污染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發生突發事件時,及時開展環境監測,掌握污染狀況。停止涉事企業生產排污活動,查明污染源并依法實施管控,防止污染擴散。按要求做好信息公開工作,及時準確公布調查進展和相關信息,自覺接受媒體和社會各界監督。(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公安局、工業和信息化局、應急管理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參與,各縣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四、工作要求

(一)制定方案,明確任務。加強對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組織領導,形成政府主導,企業擔責,部門協調,公眾參與,社會監督的工作體系。各縣區要結合實際,制定本轄區實施方案,將各項任務逐項細化分解到有關部門,于3月20日前將年度實施方案報市污染防治攻堅辦。市污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成員單位依據職責分工,細化、量化工作任務,于3月底前,將部門年度工作方案報市污染防治攻堅辦。

(二)強化監管,加大投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進一步強化部門監管,創新監管手段和機制,依據土壤違法行為的特點,加強執法業務培訓和案例教學,提升執法能力。通過信息公開、完善參與程序、征求公眾意見、受理公眾舉報、提起公益訴訟等,鼓勵支持公眾參與到土壤污染防治中來。開展土壤環境執法監察活動。加大對土壤污染違法行為打擊力度,曝光一批違法案件,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明確污染者責任。加大土壤污染防治資金投入,統籌用好中央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和省、市級土壤污染防治資金,以項目為抓手推進重點工作落實,探索建立土壤污染防治資金機制。

(三)謀劃好黃河流域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國家戰略,蘭考縣、龍亭區、祥符區要積極謀劃黃河流域縣區土壤污染防治項目,爭取上級資金支持。要重視流域內土壤污染防治,單獨建立工作臺賬,統計工作進展,加強工作指導。

(四)加強土壤污染防治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和貫徹落實。加大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宣傳教育,將土壤污染防治相關內容納入黨政領導干部培訓內容;開展多種形式宣傳教育,普及土壤污染防治和保護的科學知識。

(五)嚴格考核,定期調度。市污染防治攻堅辦每月調度各縣區、各部門重點任務進展情況,及時通報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適時召開推進會、現場會等,指導推進工作落實。對重點工作進展緩慢的縣區、部門,實施通報批評、提請公開約談、專項督辦等,確保全年各項目標任務完成。

(官方微信號:chinajnhb)
(掃一掃,節能環保信息隨手掌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霞浦县| 石楼县| 新丰县| 横峰县| 玛多县| 云霄县| 永德县| 康平县| 惠安县| 连州市| 林芝县| 伊宁县| 渭南市| 金华市| 乌拉特后旗| 长寿区| 甘南县| 闽清县| 三都| 吴川市| 灌云县| 湄潭县| 牙克石市| 会理县| 尉犁县| 黄浦区| 上饶市| 青田县| 广丰县| 克拉玛依市| 凉城县| 临泽县| 渝中区| 清镇市| 凭祥市| 娱乐| 白山市| 郸城县| 赣州市| 乌苏市| 辉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