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環保行業不斷發展壯大,行業進入并購高峰期,并呈現較為明顯的趨勢。加之2015年以來,國資背景企業并購活躍度不斷提升,多個行業并購遍地開花。同時,多部委出臺政策進一步簡政放權,大大優化了并購市場環境。
趨勢一:
環境修復、環境咨詢、煙氣治理等將成為下一輪并購熱點
在國家開放環評市場、環保PPP、“大氣十條”、“水十條”等大背景下,基于我國對環境治理需求的提升及未來市場熱點判斷,環境咨詢、環境修復、煙氣治理、垃圾焚燒發電等細分領域將成為并購的下一輪熱點。
目前部分上市企業已開始布局,如環評市場放開后,博世科3024萬元并購廣西環科院、中金環境2.16億元收購中咨華宇30%股權,通過環境評價能力的建設,打造一體化綜合競爭能力。
而在水環境治理及海綿城市細分領域,大企業也開始布局。如啟迪桑德通過并購北京愛爾斯迅速拓展了海綿城市細分市場;鐵漢生態通過并購廣州環發及星河園林,進一步增強其環境修復的市場競爭力。
同時,煙氣治理、農村污
水處理、污泥處理處置、環衛市政、危廢處理處置以及環保互聯網等也將成巨頭企業并購轉型升級的下一個增長點。
趨勢二:
多元并購正在興起
環保行業愈發多元化的治污需求,使行業企業主體、發展模式、并購邏輯都變得多元化,跨領域、跨行業并購增多。環保處理的蠻荒時代已經不再,“跑馬圈地”的橫向并購時代雖然距離落幕仍有一段時間,但借鑒美國、歐洲等并購經驗,多元并購必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
趨勢三:
并購后業務剝離已逐漸出現,并將成為并購的伴生物
伴隨著企業戰略的轉變,并購后剝離將逐漸成為常態。目前在環保行業,剝離已逐漸出現,并成為并購的伴生物。企業的戰略既有向環保領域的聚焦,也有對環保業務的剝離。
比如,為聚焦“危廢無害化+資源化”主業,東江環保剝離廢電拆解業務,將湖北東江100%股權及清遠東江100%股權以6.28億元轉讓給啟迪桑德;首創股份為發展水務環保主營業務,剝離了地產開發、京通快速路等業務板塊;而上海城投控股將現有的環保板塊進行了剝離,轉型為以城市基礎設施及相關領域為主要投資方向的綜合性資產管理集團。
與此同時,通用電氣公司(GE)也正在考慮出售旗下的水處理業務。“根據公司計劃,水部門將被剝離,石油與天然氣部門將會與BakerHughes公司合并成為一個年銷售額可達到320億美元的新公司。”GE公司首席財務總監JeffBornstein表示。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