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6日,北京,藍天轉身而去,只留陰云一片,灰色成為主色調。對于首都北京而言,2016年的絕多半時間,只要沒有刮風,霧霾天氣已成一種自然狀態。近日,就國內熱度居高不減的霧霾治理問題。外媒稱,北京計劃于2017年投入182.2億元人民幣治理空氣污染。
日前,因為霧霾里存在硫酸銨才發布紅色預警的霧霾謠言散播互聯網,并以火箭般地速度蔓延。原話這樣論述:“內部說這次霧霾里主要是含硫酸銨,本來不到紅色預警的程度,但因為存在硫酸銨所以才到這個級別。提醒孩子們都不要出門,家里
凈化器長時間開啟,多喝水。”對于此次輿論恐慌,據悉,原因在于倫敦有次硫酸銨超標,有好多人曾為沒有防護而死亡。
謠言止于科學認知。北京環保中心與國家環保部為提高公眾治霾意識,近日對霧霾誤區、謠言等問題做出了科學回應。事實上,按照《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規定,紅色預警為預測連續4天及以上出現重度污染,其中2天達到嚴重污染,硫酸銨并不是發布紅色預警的標準。11月下旬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論文《從倫敦霧到中國霾:硫酸鹽的持續性形成》也給出科學解釋。論文闡述在中國,農業氮肥和工業排放產生大量氨氣污染,堿性的氨氣促進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反應過程,形成大量硫酸銨,但也中和了酸性環境,使得中國霧霾在酸堿度上呈現中性。中國霧霾的中性酸堿度盡管并不意味著中國霧霾沒有傷害,但不具有倫敦的酸性大霧那樣強烈的急性毒性。硫酸銨急性毒性不大,倫敦霧致命元兇為其實為高濃度二氧化硫。
盡管霧霾謠言告一段落。伴隨著全球環境形勢惡化,2017年的治霾情況相信會更嚴峻。元旦期間,北京被嚴重霧霾所困,重污染預警兩度被延長,重污染情況持續超過200個小時,創下了北京空氣重污染預警連續時長的歷史紀錄。因此目前緩解北京險峻的空氣污染現狀迫在眉睫。
據北京市財政局局長李穎津表示,2017市政府將鼓勵發展綠色建筑,促進
節能減排。去年北京市政府用于治理大氣污染的資金約為25億美元(約合172億元人民幣)。京市政府計劃在2017年將PM2.5年均濃度控制在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去年這一指標為每立方米73微克。而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安全水平為每立方米25微克。此外,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大氣室主任李云婷在接受采訪時指出,監測中心這一年為增加監測點位做了不少工作。北京市各區爭取設兩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評價點,交通點位總體規模達到10個以上。從目前來看。35個點位已經基本建設完成,交通點位,農村點位,區域傳輸點位都增加了。此外,還新增了綜合點,也就是在現有監測點位標準配置的基礎上,加了很多特種儀器,現在監測的是污染物常規6項(PM2.5, 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未來會增加組分儀器、光學儀器,研究性監測儀器,建成大型超級站。
作為全國最早開展空氣質量監測的城市,北京市自始至終一直使用進口的世界最先進的監測儀器。只要是國家認證的儀器,各個監測站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來選擇。基于小型傳感器的觀測網,是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手段,可以說是一個智慧環保網絡,北京有1500個點構成,可以提供海量的數據,幫助分析出很多污染的規律、分布、傳輸,結合氣象,提高預報準確度。
2016已然過去,環境監測工作也取得階段性勝利。在近期召開的北京市第十四屆人大第五次會議上,代市長蔡奇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著重指出,北京市在去年“持續抓好大氣污染防治”的基礎上,2017將繼續減低空氣細顆粒物指數。同時,北京設立環保監督警察,將全方位對北京空氣健康護航減壓。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