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一時間,“工匠精神”迅速成為社會熱議的焦點,上至企業領袖,下達制造工人。
“工匠精神”在中國缺失了嗎?
何謂“工匠精神”?百科里有這樣一條解釋,工匠們對細節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精品有著執著的堅持和追求,把品質從99%提高到99.99%,其利雖微,卻長久造福于世。
也有人說,工匠精神是基于個體或團隊協作的精益求精的信念和行為方式。欲求工匠精神,首先要擁有匠心。正如歌者李宗盛所說,世界再嘈雜,匠人的內心,絕對必須是安靜、安定的。
古人推崇“工匠精神”,從莊子“技進乎道”到魏源“技可進乎道,藝可通乎神”,他們所提到的“技”,其實就是工匠精神。歷史上既有魯班、庖丁、賣油翁這樣的工匠,也誕生出趙州橋、蘇州園林、景泰藍、青花瓷等文化精粹。
然而到了現代,人們提起“工匠精神”會想到德國的奔馳寶馬、瑞士的手表、美國的APPLE、IBM等等;國人會跑去鄰國日本搶購電飯煲甚至是馬桶蓋,因為對國產品牌質量不放心。而有的時候,則是因為我們的工業和工藝水平的落后。比如最常見的圓珠筆頭上的’圓珠’,目前仍然需要進口,原因是中國至今尚不具備生產模具鋼的能力。
當今中國,工匠成千上萬,但工匠精神卻變成了最稀缺和最被呼喚的東西。
一個工匠和他的空氣
凈化機器人
在中國還有另外一個嚴峻的現實,那就是日漸惡化的空氣污染問題。一項最新國際研究成果顯示,全球每年有550萬人因為空氣污染而罹患各類疾病死亡;中國和印度則是因空氣污染而導致非正常死亡的“重災區”。
這次兩會上,中國環保部部長陳吉寧表示,中國的大氣污染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能源結構,或更確切地講是由于煤的燃燒而造成的。而在中國大多數城市,霧霾污染已經是最主要的空氣污染問題。隨著日益加劇,霧霾更是數以億計的城市人口“會呼吸的痛”。
很多企業和工匠,嘗試去通過制造產品和借助技術的力量改善霧霾問題。在中國,就有這樣一位工匠,同時也是一名創業者,他叫劉銳。這位本科學自動控制,畢業后做工業、神經網絡、芯片、做多媒體系統研發的“標準工科男”,希望嘗試把人工智能的理想與改善空氣污染緊緊地結合起來。
那時候,市面上的大大小小的空氣凈化器品牌高達上百個,是一片“紅海”:不僅每個家電品牌都有相關產品產品,如三星、松下、格力、海爾等;連小米之類的互聯網品牌,也都在蠢蠢欲動;此外,瑞士IQAir 、瑞典BlueAir 、美國Airgle則盤踞著高端市場。
在劉銳眼中,這依然是一個痛點遍地、卻無人深刻解決的剛需市場。比如,主打靜音的離子風凈化器,凈化能力差;濾網型的空氣凈化器,濾網耗材維護費用高;進口凈化能力強的空氣凈化器,價格高、更換濾網費用更高。一些國內品牌宣傳過分夸大,不能讓抵抗力弱的老人、孕婦和孩子真正免于霧霾危害。
他希望創造出一個 New-Design,一個完全站在空氣凈化需求和用戶體驗角度來設計的空氣凈化產品——朗空。朗空希望將新的設備設計成一個家庭成員,于是自然引入了機器人的設計思想。把空氣凈化器和機器人的感知、思考、行動做了跨界的結合,來創造出全球首款空氣凈化的機器人。
在克服了所有創業者都可能經歷的天使融資、產品研發、設計迭代、工業制造等諸多困難后,劉銳和他的團隊終于在2014年下半年發明了朗空空氣凈化機器人的“第一代成熟版本”。
“它里面有幾十個各種傳感器,4顆CPU,12塊電路板,并做了很多“無聊”的工作,讓它不是簡單的連接網絡,此外APP、微信控制一個都不少。加這么多傳感器,是希望凈化器開機后,用戶永遠都不用管。”
劉銳說過,空氣凈化器已死,機器人永生。盡管對此觀點我尚存疑慮,但不可否認,借用機器人技術拯救空氣污染,這的確是革命性的嘗試。這也是作為一名工匠,首先要有的眼光和勇敢。
當今社會心浮氣躁,很多人做產品往往先放衛星,卻不嚴謹地考慮產品、技術的實際效果。工匠精神絕非紙上談兵,必須要經得起市場的考驗和推敲。若以此標準來衡量朗空的機器人產品和傳統空氣凈化器的優劣呢?
我看到朗空的一些官方介紹里提到,機器人采用感知決策系統,并擁有24小時云端聯網;用9類近30個傳感器來感知環境,可以同時去除空氣中的PM2.5,甲醛、VOC、臭氧以及空氣中的細菌。但如果要和頂級的國外品牌對比,僅有這些技術功能還不夠。
在業內,CADR值(潔凈空氣輸出比率)是國際通用的評價空氣凈化效能的核心指標,CADR值越大,每小時輸出的潔凈空氣的立方米數越高,凈化效率越強大。來看朗空與國外大牌凈化器的CADR值比對:
瑞士IQAir HEALTHRRO 250 : CADR, 490立方米/小時,30平米房間凈化一次需要時間:9.55分鐘;
瑞典BlueAir 410B : CADR, 408立方米/小時,30平米房間凈化一次需要時間:11.47分鐘;
美國Airgle ag900 :CADR, 680立方米/小時,30平米房間凈化一次需要時間:6.88分鐘;
朗空機器人:CADR, 886立方米/小時,30方米房間凈化一次需要時間: 5.28分鐘;
數據不會說謊,朗空在空氣凈化的核心指標上“碾壓”對手,它對于100平米房間凈化一次大約只需要17分鐘,這樣的凈化效率遠遠超過這些國外大牌,同時它凈化PM2.5的凈化率準確值大于99.98%。朗空曾在某電視節目現場和IQAir health pro 250做了一次PK,結果則是前者完勝。
“用機器人技術拯救世界,這是朗空的使命”,劉銳把它作為自己不斷向前的信念。而據我了解,朗空也正在積極探索新產品,把機器人技術應用到更多的家庭服務場景中,創造出極致用戶體驗。這樣的匠心的確挺酷的。
多重藍海造就機遇
在我看來,機器人產業的再進化,空氣污染防治技術的再創新,是兩個前景可觀的藍海市場。
就在今年兩會期間,谷歌AlphaGo與李世石的圍棋人機大戰,引發了全球矚目。而前三盤機器人3:0完勝李世石的結果,也讓世人再次見證了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潛力。科技部部長萬鋼也關注了這次人機大戰,他認為,人工智能的發展使人類勞動往更高級的狀態發展;機器人能夠替代我們現有的一些已知的工作,在替代的過程中又創造了新的就業,提高了就業質量。
值得重視的是,我國本土機器人產業發展自主性仍然較低,長期以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被國外品牌占據。兩會上一些代表提議,把研發機器人放到國家戰略高度。相信中國的未來五年,無論是工業機器人,還是家庭機器人,在技術質量和應用服務上,都會有突破性的進步。
到那時,用機器人解決空氣污染的防治難題真的就不會被當作癡人說夢。對于普通家庭,如果都能有一臺機器人管家式的空氣凈化系統,相信也是可以期待的。無論是劉銳和朗空,抑或是未來在這個市場出現更有創新性的廠商,它們都有望沖擊更大的機會。
工匠精神,其實永遠都不曾缺失過。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