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國家林業局獲悉,《全國林業生物質能源發展規劃(2011-2020年)》即將正式發布。該規劃提出,到2015年全國建設能源林834萬公頃,林業剩余物能源化利用率達15%以上,林業生物質能源替代1070萬噸標準煤的化石能源,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1.52%。到2020年,能源林建設達到1678萬公頃,林業生物質能源可替代2025萬噸標準煤的化石能源,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2%。
“生物質能源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十一五’時期在中國風電、光伏產業紛紛位居世界前列時,生物質能源的目標卻沒有如期完成。比起發達國家,我們在生物質能方面落后了很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資深委員姚小芹對記者表示:“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能源科技“十二五”規劃》將生物質能源放在一個相當重要的位置,《全國林業生物質能源發展規劃(2011-2020年)》即將出臺,這是一個很好機遇。不過,在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的過程之中,一定要加強政府引導,協調好企業與民眾雙方的利益,從而保證林業生物質能源可持續發展。”
潛力巨大
“生物質能源是十分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是國際公認可緩解能源危機的有效途徑和最佳替代方式。根據國際能源署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統計,全球可再生能源的77%來自于生物質能源,而生物質能源中的87%是林業生物質能源。要講可再生,真正可再生的就是林木。”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在全國林業生物質成型燃料現場會上表示。
張永利介紹說,2010年中國能源消耗達32.5億噸標準煤,其中煤炭24.49億噸標準煤。石油凈進口量已達到2.39億噸,對外依存度為55%,超過國際公認的50%的安全警戒線。發展生物質能源,特別是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是緩解能源危機的重要途徑。但是目前生物質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優勢在國內還沒有得到充分認識,中國生物質能源的利用率尚不到能源總量的0.5%,而林業生物質能源所占比例更是微乎其微。
資料顯示,全球每年生產出的纖維素總量相當于6700億桶石油的能量,約為石油消費量的20倍。而中國現有森林面積1.95億公頃,林業生物質總量超過180億噸。
另外,由于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的樹種,大多是抗逆性優良的鄉土適生樹種和優良的生態經濟樹種,適宜在貧瘠干旱的荒山荒地、沙地和鹽堿地等邊際性土地上生長,而中國雖然耕地資源缺乏,但土地資源豐富,其中有約4404萬公頃土地可用于培育能源林,有約近1億公頃土地可用于發展能源林。中國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潛力巨大。
中國科學院院士石元春表示,在未來一個較短的時期內,最有潛力替代石油的能源就是生物質能源。而林業生物質能源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對環境友好,沒有糧食和土地問題,還能減排增匯,未來大有可為。
迎來機遇
《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提出,到2010年生物質發電總裝機容量要達到550萬千瓦,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年利用量達到100萬噸,沼氣年利用量達到190億立方米,增加非糧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萬噸,生物柴油年利用量達到20萬噸。然而,截至2010年年底,除生物質發電和生物柴油外,另外3項完成情況并不理想,非糧燃料乙醇更是僅完成了既定目標的10%左右,而同期的風電、光伏裝機容量均超出規劃目標數倍。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