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少中
1月6日,北京市環保局首次公布了過去十年北京市PM2.5濃度數據。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網上著名的“巴松狼王”杜少中陪著PM2.5一起,再次被公眾關注。
下午,坐在車公莊西路的辦公室里,杜少中看看窗外,是霧都一樣的空氣景象;打開手機,是22萬微博粉絲、700多位私信聊友對天氣不依不饒的追問。杜少中突然覺得,其實網絡和現實真沒什么區別。
由此,杜少中又總結出三點體會:第一,現實和網絡上的環保問題,他都該管;第二,他學會理解網罵,因為聽到了更多問題;第三,他杜少中不再只說官話,而是學會了說“人話”。
“現在還沒到探討防治PM2.5的階段”
齊魯晚報:從人們關注PM2.5,到北京公布十年的監測數據,也不過兩個多月時間。有評論說,這是美國大使館的自測才促使了真相的公布。
杜少中:這話我聽了特別別扭。實際上,PM2.5、PM10,還有PM1,環保部門一直都在監測和考慮。
齊魯晚報:那為什么環保部門不主動出來解釋和發布呢?
杜少中:因為PM10的污染監測和治理還沒有實現,還在治理中。以北京為例,去年北京的PM10超標20%以上,今年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很嚴重,還沒有達標。作為環保治理的一個步驟來說,現在還沒到探討防治PM2.5的階段。
齊魯晚報:但公眾需要知情權,特別是需要普及這方面的知識。
杜少中:每一次環境危機,都會對環境質量改善和公眾環境意識提高產生推動作用。這次討論也是這樣,加速了PM2.5監測標準出臺,應該說這是一件特別好的事兒。
當然這個討論也暴露出,我們的空氣質量確實不好,我們的信息公開做得也不好。以前我們認為,老百姓只關心空氣質量好不好,監測什么是你環保部門的事情。但現在看來,不是這樣的。
齊魯晚報:以前公眾的關注一直被政府部門的選擇性信息公開“牽著鼻子走”。
杜少中:有這種情況。但我覺得不應該這樣做。公眾什么時候關注什么問題,不應該按照官方給定的時間表和順序來確定,它可能是跳躍的、超前的。大家既然提出來了,你就不要回避。
“民間自測PM2.5,我覺得是兒戲”
齊魯晚報:現在,很多地方的民間環保組織都在發起自測PM2.5的行動,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杜少中:我覺得從科普的角度看,這是個好事。但是你要讓大家把關注PM2.5這個事情做得極端了,大家都去測,大家都拿自己測出來的數字當個事情,這個就不好說了。因為監測PM2.5是一個非常專業的工作。
齊魯晚報:您的意思是,民間自測PM2.5不準確?
杜少中:前幾天我看到達爾問(一民間自測PM2.5發起組織)的一個負責人,我跟他說,家庭用的腕式血壓器和醫院使用的血壓器都可以測血壓,但是前者只是一個參考,老百姓要對血壓“確診”,還是要到醫院來檢查血壓是否正常。
齊魯晚報:您這樣說,那您對民間自測PM2.5的監測設備了解嗎?
杜少中:2008年奧運會時,有一個英國記者拿了一臺便攜式PM2.5檢測儀問我一個問題,他說,他們拿這個東西監測過,然后跟我們的空氣質量監測對比,有差別。我就跟他說,這個東西監測啊,不靠譜。說起來像個玩具,這是監測室內空氣質量的。如果我們在裝修完以后測室內空氣質量,那也需要把房間窗戶關閉24小時,再進行監測。如果你要在室外監測,你能把大氣環境關門關窗24小時再監測嗎?它無法保證一個恒定的監測結果。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