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氣候環境的變化,節能減排已成為全球共識。各國政府均采取措施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促進了低碳經濟的發展。支持低碳經濟發展和開展碳金融業務已成為國內外銀行新的業務增長點。本研究從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現狀和當前碳金融行業發展情況入手,深入分析當前碳金融行業所面臨的機遇,提出了相關建議。
低碳經濟和碳金融業務發展現狀
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低碳經濟的核心是在市場機制基礎上,推動節能減排新技術的開發和運用,促進整個社會經濟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轉型。
碳金融,是隨低碳經濟發展而來的,是指由《京都議定書》興起的低碳經濟投融資活動,即服務于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等技術和項目的直接投融資、碳交易和銀行貸款等金融活動,主要包括碳排放權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資、低碳項目開發的投融資以及其他相關的金融中介活動。
碳交易,是指把市場機制作為解決以二氧化碳(C O 2)為代表的溫室氣體減排的新路徑,從而形成了C O 2排放權的交易。碳交易基本方式是合同的一方通過支付另一方獲得溫室氣體減排額,買方可以將購得的減排額用于履行減排溫室氣體的義務和目標。目前,國際上碳交易的主要方式是清潔發展機制(C D M )。C D M 是《京都議定書》中引入的履約機制,發達國家通過在發展中國家實施具有溫室氣體減排效果的項目,把項目所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作為履行《京都議定書》所規定的一部分義務,由聯 合 國 清 潔 發 展 機 制 執 行 理 事 會(EB)注冊并促成交易。
(一)發展低碳經濟是適應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等現象越來越受到關注,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依靠大量消耗資源的傳統經濟增長方式已經難以為繼。向低碳經濟轉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發達國家正在積極采取措施加強新興低碳技術和新型能源研發,以期在競爭中搶占先機。“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成為全球新的發展趨勢,“低碳生活”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世界大多數國家都將減排提上主要議程,限制排放量已成為國際交往的重要議題。
(二)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國經濟結構轉型的需要
長期以來,我國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使得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消耗型產業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加快經濟結構轉型、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刻不容緩。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和低碳經濟發展,承諾到2020年單位G D P的C O 2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0%-45%,并頒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和《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已經或正在制定相關的產業規劃,支持低碳經濟發展。因此,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既是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迫切要求,也是履行國際承諾、樹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的需要。
(三)支持低碳經濟和開發碳金融業務是銀行新的業務增長點
全球碳交易市場不斷發展。一是全球碳交易規模不斷擴大。2005年以來,全球碳交易市場以每年100%的增量高速成長。2008年全球有近50億噸C O 2當量的碳交易達成,碳交易額達1260億美元,預計2010年底碳交易額將達1500億美元,未來可能超過石油成為世界第一大商品市場。二是交易機制不斷完善。目前全球已形成了歐洲氣候交易所、芝加哥氣候交易所等完善成熟的氣候交易市場。三是參與主體日益增加。各國金融機構紛紛涉足碳金融領域。全球40多家商業銀行加入赤道原則,世界銀行生物基金、社區發展碳基金以及各國綠色碳基金相繼推出,規模不斷壯大。
國內低碳經濟發展迅速。一是低碳經濟產業發展迅速。以綠色能源、智能電網、綠色交通等為代表的低碳產業發展迅猛,我國風電裝機容量由2004年的76 .4萬千瓦增加到2010年的3000萬千瓦,太陽能光伏發電量已占全球27.5%。低碳經濟的快速發展所帶來的巨大資金需求將進一步推動銀行、碳基金等機構的投融資業務發展。二是碳交易市場方興未艾。截至2010年12月,國家發改委已批準C D M項目并被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執行理事會成功注冊的項目數量和年減排量均居世界第一。2008年,北京環境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以及天津排放權交易所成立,為國內環境權益交易服務提供了專業化平臺,并實現了國內自愿碳排放權交易。
銀行積極進入低碳領域。國內商業銀行支持低碳經濟發展和碳金融業務雖處于起步階段,但已取得一定進展,碳金融業務也得到拓展。一是建立了支持低碳經濟發展的信貸機制。通過對高耗能行業制定進入準則、限額管理與退出機制,確保信貸資源向低碳經濟相關行業傾斜。在嚴控風險的前提下,對節能減排項目給予利率優惠。二是推行赤道原則。興業銀行[28.71 -2.08% 股吧]從2006年起加入赤道原則,確立了項目融資的環境與社會最低標準,建立項目風險分類標準,健全環境風險管理體系。三是完善業務流程,加強碳金融業務創新。浦發銀行[13.62 -1.66% 股吧]推出了針對低碳經濟的整合服務方案,創新C D M應收賬款抵押貸款,引入了法國開發署(A FD )的長期低息貸款,為國內節能減排項目提供了低成本的融資支持,形成了覆蓋綠色產業鏈上下游的金融產品體系。四是積極推動業務創新。國家開發銀行依托貸款客戶開展碳排放權交易業務,積極開發包括風電、生物質發電等在內的碳排放權交易項目,努力為客戶提供從項目融資到減排額二級市場交易的全流程金融服務,并于2009年11月率先完成國內商業銀行第一筆碳排放交易咨詢服務,累計促成383.3萬噸C O 2交易當量。
支持低碳經濟發展和開展碳金融業務的機遇
低碳經濟為開展碳金融業務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市場潛力巨大,主要包括:
符合國家經濟發展方式和結構調整要求。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以消耗自然資源為主,注重物質資本投資,開辦一些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企業,導致總量高、人均低;投入高、產出低;產值高、科技低;排放高、循環低;代價高、效益低。按照黨的十七大報告和國務院“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的進一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目標。今后經濟發展方式和結構調整要實現從粗放型經濟增長向集約型經濟增長轉變;要從突出速度的高速經濟增長向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益的持續、穩定、適度經濟增長轉變;要從外需帶動型經濟向內需拉動型經濟轉變;要從技術引進依賴型經濟向自主創新支撐型經濟轉變;要從資源高耗型經濟向資源節約型經濟轉變;要從生產能力提高型經濟向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型經濟轉變。把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作為建設資源節約型國民經濟體系的基本途徑,把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作為建設資源節約型國民經濟體系的重點。低碳經濟將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隨著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生物技術、低碳旅游、智能電網、高檔制造業、新材料和綠色科技等綠色經濟產業發展,綠色經濟產業也將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金融發展創新創造了機會。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