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2011-2015)"發展規劃的著力點就是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將調整經濟結構作為攻堅戰。能源強度目標和二氧化碳強度目標(節能減碳目標)是有法律約束力的、是十分有效的抓手。要堅持制定節能減碳高目標并強化實施,才能產生實效,實現"十二五"規劃的中心任務。
可靠的統計數據是制定節能減碳目標的基礎。長時期以來,經濟、能源以及其它重要數據的可靠性常遭詬病和批評。在1997年至2000年的能源經濟數據曾出現過經濟增長但能耗減少的統計錯誤。當時有許多專家學者為此冥思苦想,尋找答疑解困之道卻不得要領,但對數據可靠性的質疑往往斥責之,統計數據的質量問題對政策研究的有效性和可行度產生重要的影響。1990年以來中國能源數據每五年或者是每十年根據經濟普查進行一次統計數據修正。從1980年到目前的經濟、能源的數據經過修正后是可靠的,特別是2000年以來的數據,豐富了能源政策研究和制定的迫切需要。我們希望在2020年之前,通過努力,建立完整可靠的數據統計系統,為制定國內外能源和應對氣候變化政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能源強度發展軌跡的后發優勢是普遍規律。圖1經常用來解釋能源強度變化和后發優勢。從世界上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費的歷史軌跡來看,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都經歷這樣一個發展模式:經濟對能源的強度曲線(每單位GDP產值需要消費的能源量,也稱能源強度。)有一個上升階段,達到頂峰后快速的下降。這是一個普遍性的經濟與能源的發展規律。至今還沒有一個國家有不同于這樣的發展軌跡。在能源強度的上升階段,即進入工業化前期的階段,經濟的增長需要更高比例的能源投入和支撐。在能源強度下降階段,即工業化中后期的階段,經濟的增長只需較少比例的能源投入。后起的國家從技術發展、制造能力轉移和貿易中得到更多益處而處于后發優勢,同樣的單位GDP產出,需要比先行的國家消耗更少的資源便能做到。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國能源強度軌跡逐漸趨同,后發優勢降低并趨緩,國家經濟發展之間由"互補"轉為"競爭"。新興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正處于后發優勢階段。
.jpg)
中國的能源強度變化數據不支持二次"上升爬坡"的提法。圖2表示中國1952年到2009年期間能源強度的軌跡。1977年為峰值,前28年為能源強度"上升爬坡"階段。排除大躍進和文革時期的不可靠數據,能源強度的"上升爬坡"階段的特征很明顯。1949年至1978年期間,中國用了近30年的時間,舉全國之力,大力發展重工業和基礎設施。中國發揚自力更生的精神,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其它資源,奠定了一個堅實的經濟發展基礎。在1978年后三十多年里,中國改革開放,狠抓"節能優先"的能源戰略,開展國際交流和貿易,能源強度的后發優勢顯現出來,能源強度迅速下降。2002年以后,能源強度上升了,有些學者官員認為是新的二次爬坡階段,能源強度或者是保持經濟增長的能源投入比例需要加大,這種提法造成了很大的困惑和誤導。很多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員和企業管理者認為,現在既然處于爬坡階段,所以能源的過度消費是不可避免的。隨之而來的是"打隧道"和"削峰"等觀點的出現,這些提法和論斷沒有得到數據的支持。中央政府在"十一五"(2006-2010)迅速采取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能源強度下降20%的節能目標,能源強度與2005年相比,"十一五"期間下降了18%以上。這是經濟發展內在規律和政府強有力政策的疊加效應的結果。我們認為中國的能源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爬坡階段和頂峰已經過去了,現在經濟發展的規律是,能源強度水平隨著經濟的增長仍將進一步下降。在這種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小的起伏,例如,1989-1990和2003-2005的二個小起伏。要評價一個爬坡階段的存在要有至少十年以上的且上升顯著的數據支持,因此一個大的二次爬坡階段從理論上和實踐上都不存在。
.jpg)
中國仍處于能源強度后發優勢的階段。從國內外的發展軌跡來看,能源強度下降的趨勢仍將繼續。參見圖3。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和世界平均能源強度(按購買力平價(PPP), 并按2005年美元價格計算)在2003-2007年期間的比較。明顯看出,中國2007年的能源強度是發達國家1.5至2.5倍,甚至比巴西和印度都高80%左右,是世界能源強度平均值的1.5倍。假定中國能源強度15年后趕上發達國家2007年的平均值,中國能源強度每年需下降4.7%,高于中國在"十一五"規劃中能源強度20%目標的年下降率4.4%。需要說明的是,由于這里能源強度是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的。如果用美元匯率計算,潛在的能源強度年下降率要高許多。由此看出,中國經濟發展的后發優勢在今后15-20內仍將發揮巨大作用,加上中國自己本身的技術發展和結構調整,在今后15-20年內,中國能源強度下降的潛力空間是很大的,高目標的設定是有依據的。
.jpg)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