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近期一直受到通貨膨脹的困擾,通貨膨脹的風險引起各方的高度關注,加息之聲不絕于耳,成為目前中國經濟的一大懸念,近期快速上漲的國際石油價格“火上澆油”,普遍認為高油價將使應對通貨膨脹更為迫切和艱難。
那么,高油價對我國目前的通貨膨脹有何影響?一般說,主要有兩種影響,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直接影響主要影響消費側,間接影響主要影響生產側,通過推高生產成本。能源價格上漲對通貨膨脹的影響,除了上漲幅度,還取決于持續上漲時間長度。
如果油價漲幅不高,時間比較短,其上漲對通貨膨脹的直接影響不會太大。中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居民消費、商品零售價格指數) 是反映一定時期居民生活價格水平變動的數據,是對多種消費種類給出一個固定的“權重”,范圍涵蓋食品、衣著、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交通及通訊、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雜項商品與服務等八類。這些權重是在對成千上萬的家庭和個人的消費習慣做出的詳細調查基礎之上做出的。
我國官方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中,“住房支出中的水、電燃料及其它”作為混合的一項。根據有關資料數據估計,“平均水平”用戶家庭預算的大概5%左右用于“家用燃料”,另外5%用于“交通支出”,如果僅考慮交通的燃料費用,官方認定能源價格約占全部通貨膨脹率(CPI)大概8%。
也就是說,其它項目不變,如果能源價格上漲50%,這一漲幅會使全部生活花費增加4%(即50%的8%)。對于1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國家統計局細分為食品上漲10.3%,居住類價格同比上漲6.8%,其中水、電及燃料價格上漲3.9%,建房及裝修材料價格上漲4.3%,租房價格上漲7.1%。雖然水、電及燃料價格上漲了3.9%,但由于能源消費 “權重”小,直接的能源花費可能對通貨膨脹影響不大。
那么,能源價格對通貨膨脹的間接影響呢?間接影響主要指,能源價格上漲帶動其他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通常會導致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間接影響殺傷力更大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最難對付。
當然,如果某個產能過剩,使能源價格上漲無法及時傳輸到非能源產品,這種間接影響也就有限,但這是相對時間而言;持續走高的能源價格一定會對以能源為生產要素的產品和服務產生相應的影響,只是由于能源價格上漲產生的額外能源成本可能會比較緩慢地追加到消費者身上,也就是能源價格對通貨膨脹的間接影響有一個滯后的過程。
在我國產能普遍過剩的情況下,間接影響的滯后期可能更長些,能源價格上漲開始時更像是給工商業加稅,使他們利潤減少或虧損。比如說,某個行業有多余的產能,想通過提高產品價格轉移能源價格上漲的成本,消費者可能不會買賬,所以企業可能別無選擇,只能由自己負擔額外的能源成本。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