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光伏產業經過最近幾年發展,已經躍升至全球最大光伏產業制造基地,產能占到全球的一半以上。然而,由于光伏產業嚴重依賴國外市場,出口比例甚至高達90%,原材料也有一半來自國外,給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帶來了不安定因素。業內人士指出,開發光伏產業的國內應用市場已經是迫在眉睫。
我國成為全球最大光伏產業制造基地
記者從不久前在天津舉行的“濱海機遇--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論壇”上了解到,從2002年開始,我國光伏產業就呈現出高速發展的態勢,平均每年以30%的速度遞增。在過去5年里,國內太陽能電池年產量從139兆瓦增至近4000兆瓦。
工業和信息化部司級巡視員王勃華說:“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產業制造基地,全球最大的15家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中,就有10家來自國內。”
目前國內光伏產業發展已經呈現出三個特點:第一,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基礎之上,積極走自主創新之路,充分利用國外市場要素,將產業發展融入國際化的市場大潮中。
多晶硅材料和制造設備,我國曾經完全依賴進口。但是,我國光伏產業通過引進國際技術與人才,逐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制造設備的國產化率已經超過50%,在太陽能電池的質量和技術水平上走到了世界前列。
與此同時,日益成熟的國內光伏產業充分運用國外資金和人才兩大市場要素,拓展海外市場,部分企業還在海外設廠,為產業的國際化運作奠定了基礎。
第二,加快行業整合,形成協同發展產業鏈,從而實現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與生產成本的不斷降低。
國內光伏企業牢牢抓住西方國家發展綠色能源,以及產業成長期門檻較低的歷史機遇,迅速突破材料、市場以及人才發展瓶頸,短短幾年就打通了全產業鏈,形成了從高純硅原材料、鑄錠、切片、電池封裝和系統集成等完整的產業鏈,產業規模迅速壯大,產業鏈的整體成本大大降低。國產太陽能電池成本的下降,也使得產品在國際競爭中的優勢凸顯。
第三,產業發展呈現區域化、集群化,臨近企業之間形成產業鏈互補和經濟合作,產業競爭力實現整體提高。
從光伏企業的分布區域看,目前已有江蘇蘇錫常、天津濱海新區、河北邢臺-保定、江西新余、四川樂山-成都等多個產業帶。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