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北方采暖地區集中供熱面積為20多億平方米,采暖能耗占全社會能耗的25%左右。對既有建筑進行熱計量改造和節能改造,對供熱改革和建筑節能的推進有重要意義。
《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 “十一五”期間我國要完成北方采暖區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1.5億平方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按照目前進度,到2009年底,全國共將完成改造面積9323.5萬平方米,只占“十一五”總任務量的62%。
時間過去80%,任務量卻只完成了62%。雖然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在國內外都缺少成功經驗借鑒,初期階段進展緩慢是必然現象,但在改造推進中仍有問題不容回避。
●“孤掌難鳴”
——相關部門缺乏溝通協調,影響改造進度
去冬今春,家住內蒙古包頭市包鋼“友誼13號街坊”的陳新云老人很樂呵,經過去年夏天進行的節能改造,她家的室內溫度一下子由13攝氏度升到23攝氏度!
2008年8月,陳新云所在小區的63棟住宅樓接受了節能改造,空心磚的墻體上增加了保溫層、防水層,木質門窗統一更換為保溫防盜門、單框雙玻璃塑鋼窗,房屋的保溫性大大增強。
此次改造的住宅樓都是上世紀80年代建成的老建筑,外墻布滿了網絡通訊、有線電視、城市供電等公輔設施線路,同時小區內私接亂建的防護欄、鴿子籠隨處可見。為此,城管監察、小區物業站派出專門力量拆除違章建筑,供電、電信等部門也派人協助改裝小區線路。
住房與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巡視員武涌說,該項目改造的成功經驗之一,便是由內蒙古自治區建設廳牽頭,包頭市財政、物價、通訊、電力等部門形成合力,互相配合。
據武涌介紹,既有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是一項多部門共同參與的工作,僅建筑結構性改造,就需要建設主管部門、墻改節能辦、供熱辦等部門合力完成。目前有的城市墻改節能辦歸屬發改委或經委,供熱辦歸屬房管局,都在建設部門管轄范疇之外。此外,許多建筑的外墻上懸掛著管線等附加設施,在改造過程中需要大量協調各有關部門。 “政府主導意識不強,勢必造成各相關部門協調不力。”武涌說,北方采暖區多數省份還未將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工作納入節能減排工作重點,相關部門仍然各管各的,缺乏統一的機制,以至于主導此項工作的建設主管部門時常感到“孤掌難鳴”,大量時間和精力消耗在部門之間的協調和“扯皮”上,導致改造工作推進困難。必須盡快建立起統一的協調機制。
●“缺錢不是全部理由”
——地方財政配套不足,融資模式不成熟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