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煤炭所占的比重近70%,造成了嚴重的大氣污染。
秸稈發電基本不增加溫室氣體,所燃燒的是植物當年或前一年轉化的空氣中的碳,而不像煤炭、天然氣、石油那樣,是幾億年前的碳。運營2.5萬千瓦的生物質發電機組,與同功率火電機組相比,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0萬噸。
火電廠大量排放二氧化硫,造成酸雨和酸沉降。而秸稈含硫量為煤炭的10%左右,“此硫非彼硫”,這樣生物發電還可大大減少二氧化硫等污染氣體的排放。
另外,傳統火電廠燃煤后大約有30%的廢渣產生;而生物質直燃發電產灰率僅為2%左右,灰粉中富含鉀等礦物質元素,適當加工可制成高效肥料。
因此,秸稈發電的原料是空氣里來空氣里去,剩余的再回到土里,基本不形成污染。
我國生物質能資源非常豐富,農作物秸稈資源量超過7.2億t,其中6.04億t可作能源使用。國家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嫁接商品化、集約化、規模化的管理經驗,結合中國國情,在農村推廣實施秸稈發電技術,在節省不可再生資源、緩解電力供應緊張等方面都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秸桿發電不但減少了秸稈焚燒對環境造成的危害、減少了溫室氣體和有害氣體排放,而且對帶動新農村建設無疑將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