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直接影響著人們的健康。膜技術以其原理簡單,操作方便,超強的凈化效果被廣泛用于水處理行業。作為膜技術的核心,膜一直因能把流體分隔成不相通的兩個部分而倍受關注。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的通知》,“十二五”期間,我國新增城鎮污水處理能力投資1040億元,可能主要投資于中小縣鎮的新建污水處理設施。預計到2015年,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市場規模789億元,其中膜市場規模500億元,占比較大。
隨著環保產業的利好政策頻出,作為與民生相關的污水處理業的投資熱情高漲,其中,膜技術作為污水處理行業的新技術,應用的范圍正逐步發酵,市場空間也進一步將被打開。為方便讀者,北極星節能環保網對膜技術的四大“膜君”進行了整理。
微濾膜
微濾膜能截留0.1-1微米之間的顆粒。微濾膜允許大分子和溶解性固體(無機鹽)等通過,但會截留懸浮物,細菌,及大分子量膠體等物質。微濾膜的運行壓力一般為:0.3-7bar。微濾膜過濾是世界上開發應用最早的膜技術,以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作為膜材料。對微濾膜而言,其分離機理主要是篩分截留。
分離效率是微孔膜最重要的性能特性,該特性受控于膜的孔徑和孔徑分布。由于微孔濾膜可以做到孔徑較為均一,所以微濾膜的過濾精度較高,可靠性較高;表面孔隙率高,一般可以達到70%,比同等截留能力的濾紙至少快40倍;微濾膜的厚度小,液體被過濾介質吸附造成的損失非常少;高分子類微濾膜為一均勻的連續體,過濾時沒有介質脫落,不會造成二次污染,從而得到高純度的濾液。
微濾膜主要應用于醫藥行業的過濾除菌、食品工業的應用、油漆行業的應用、生物技術工業領域中。
超濾膜
超濾膜是一種孔徑規格一致、額定孔徑范圍為0.001-0.02微米的微孔過濾膜。超濾膜可被做成平面膜、卷式膜、管式膜或中空纖維膜等形式。超濾膜最適于處理溶液中溶質的分離和增濃,或采用其他分離技術所難以完成的膠狀懸浮液的分離。
超濾膜篩分過程,以膜兩側的壓力差為驅動力,以超濾膜為過濾介質,在一定的壓力下,當原液流過膜表面時,超濾膜表面密布的許多細小的微孔只允許水及小分子物質通過而成為透過液,而原液中體積大于膜表面微孔徑的物質則被截留在膜的進液側,成為濃縮液,因而實現對原液的凈化、分離和濃縮的目的。
超濾膜主要應用于醫用無菌無熱原水設備,飲料、飲用水、礦泉水凈化,工業分離、濃縮、提純,工業廢水處理,電泳漆、電鍍含油廢水等處理。
納濾膜
納濾膜的出現彌補了反滲透與超濾之間的空白,它是一種允許溶劑分子或某些低分子量溶質或低價離子透過的功能性半透膜,屬于分離膜品種。
納濾膜截留有機物的分子量大約為150-500左右,截留溶解性鹽的能力為2-98%之間,對單價陽離子鹽溶液的脫鹽低于高價陽離子鹽溶液。主要用于地下水除硬度,地表水除有機物、色度,飲用水凈化,油水分離,乙二醇回收,硫酸銅回收,有機、無機液體分離、濃縮,染料提純、濃縮、脫鹽,天然藥物分離、濃縮,發酵液濃縮等領域。
反滲透膜
反滲透技術原理是在高于溶液滲透壓的作用下,依據其他物質不能透過半透膜而將這些物質和水分離開來。反滲透膜的膜孔徑非常小,因此能夠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鹽類、膠體、微生物、有機物等,具有水質好、耗能低、無污染、工藝簡單、操作簡便等優點。
反滲透膜是一種模擬生物半透膜制成的具有一定特性的人工半透膜。一般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具有在高流速下應具有高效脫鹽率、有較高機械強度和使用壽命、能在較低操作壓力下發揮功能、能耐受化學或生化作用的影響、受pH值、溫度等因素影響較小、制膜原料來源容易成本低廉等特征。
反滲透膜能截留水中的各種無機離子、膠體物質和大分子溶質,從而取得凈制的水。現已大規模應用于海水和苦咸水(見鹵水)淡化、鍋爐用水軟化和廢水處理,并與離子交換結合制取高純水,乳品、果汁的濃縮以及生化和生物制劑的分離和濃縮方面。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