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塊修復迎利好
業內人士分析,作為與大氣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并行的“三大戰役”之一,水污染防治的政策利好或將早于預期。早在去年底,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曾稱,環保部正在牽頭編制清潔水行動計劃和土壤環境保護綜合治理行動計劃。最新消息顯示,核心是關注工業廢水處理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最快將于今年五六月份上報。
“水污染治理比照大氣污染防治標準或進一步提高,從而推動城鎮污水廠改造步入新時期。之前水污染治理更多是基礎設施建設階段,重點在"有沒有";未來會更注重整個環境質量的真正改善,重點在"好不好",這就要求已有設施要達到標準,且排放標準也有望進一步提高從而達到消滅劣類的目標,包括污水提標改造、污泥處理處置項目將在未來2~3年內加快落地,資金也會有所傾斜,或更將強調運營階段支持以確保真正達到治理效果。”2013年第一財經最佳分析師評選環保行業第一名、中信證券公用事業及環保行業分析師王海旭稱。
同時,土壤污染的防治也刻不容緩。4月17日,國家環保部和國土資源部聯合發布《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全國土壤總點位超標率達到16.1%。“整體狀況不容樂觀,土壤領域相關計劃的出臺應該也會加快推進。”王海旭稱。
在王海旭看來,環保行業主流上市公司一季度15%~20%的跌幅,主要因為今年以來政策層面超預期信息不多,以及與市場風格因素有關,導致估值中的“政策溢價”不斷擠出。展望未來,除了前述政策推進之外,“十二五”收官的最后兩年上市公司業績增速依然會維持在相對較高水平。由于“十二五”前三年環保行業各細分領域項目完成度不甚理想,最后兩年將會集中推進。
關注細分領域
“大氣是去年表現最好的細分領域,估值以及業績預期已較為充分,今年機會可能相對少一些,后續需要關注的是"近零排放"改造趨勢。水與固廢是我們長期看好的細分領域。”王海旭稱,固廢沒有得到妥善處置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源頭之一,必須要加以控制,目前最為看好的細分領域是危險廢物的無害化處置以及資源化利用。
我國危險廢棄物處理處置自2001年起步,目前正處于快速發展期。2013年6月“兩高”出臺司法解釋,加大對環境污染共同犯罪的打擊力度,對危險廢棄物的處理處置產生巨大推動作用。
“兩高的司法解釋將會頭東危廢處理需求釋放,對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速會有正面影響。此外,垃圾焚燒、電子廢棄物處理處置,高景氣度也會持續兩到三年時間。”王海旭稱,垃圾焚燒在過去兩年已經被資本市場看好,在此基礎之上,城市廢棄物園區式綜合處理處置將是未來方向。
王海旭稱,環保行業今年將主要存在兩類兼并收購機會。一類是已具雛形的平臺型公司,通過不斷兼并收購方式完善產業布局,增強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的能力;另一類則是業務規模、市值相對較小的公司,原有業務空間有限,積極尋求轉型,并購無疑是最快的方式,需要關注是否會真正產生協同效應等“化學反應”,這類公司的兼并收購往往對于業績增厚較為明顯,因此會產生階段性較好的投資機會。
王海旭同時提醒,盡管整個行業兼并收購的方向比較明確,但是時間點的把控存在不確定性。從這個角度,已具雛形的平臺型公司概率更大,趨勢也更為明確。“并購作為其長期戰略的組成部分,一定會做,不過是細分領域、具體標的選擇的問題。”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