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造紙業也能成為環境友好型性企業!”這聽起來仿佛又一個“鯉魚跳龍門”的故事。然而,說這話的人——中國造紙業協會秘書長趙偉卻堅信此愿景能夠實現。他的理由是,世界上主要的造紙企業實際上在對環保要求苛刻的歐美,“在本質上,造紙業并不是落后的、污染的、耗能的。”趙偉是在“中國紙業可持續發展論壇”上作上述表示的。
根據環保部門提供的數據,造紙業廢水排放量占全國污水總量的10%~12%,居第一位;排放污水中化學耗氧量約占全國排放總量40%~45%,也居第一位。這兩個“第一”足以讓造紙業穩戴“高污染”的帽子。
但是趙偉卻是極端的樂觀派。在他看來,中國人對造紙業不佳的印象是歷史形成的,也有無法選擇的現實國情因素,但是這并不表明造紙業是不可改變的,只能沿著被淘汰之路逐漸衰敗下去。“從國內外的經驗看,一個發達國家一定有一個發達的造紙業作為支撐。我對造紙業的前景充滿信心,這個信心來自于它也可以和環境相容。”
南京林業大學教授李忠正認為,阻礙造紙業跳入“綠色之門”的根本原因是小造紙廠太多。目前,全國有造紙企業3494家,其中小型企業占近90%,真正上規模的企業不過410家。小企業平均產能不過兩萬噸,卻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水資源。問題是,如果各地小企業關閉了(當然這也是非常高的條件假設),中國的造紙業是否就能搖身由“黑”變“綠”?
國家環保部科技標準司馮波處長表示,小企業沒有錢,買不起環保設備,自然難以達到環保要求,可是那些能夠買得起環保設備的企業也未必能夠真正起到作用。“我們曾經在重點流域做過調查,80%的企業污染是超標的,環保設施都是用來應付檢查的,檢查來了開一開,檢查一走就關掉了。”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