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江蘇省中青年人才創業促進會能源環保專業委員會年會在江寧開發區召開。多位專家在會上表示,中國環保市場的“大好時機”已經來臨,企業不妨把目光投向前景廣闊的土壤修復、固廢處理等領域。
“近期大規模的霧霾事件,從一個方面說明我國能源發展急需找到新出路。”國家能源局規劃司司長俞燕山說,中國是全球第一能源消耗大國,消耗量占全球20%,但能源消耗效率不高,單位GDP能耗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能源結構極不合理,煤炭比例占68%,而全球平均水平是27%,全世界除了波蘭、中國,幾乎已經找不到以煤炭為主要能源的國家。當前,全國煤炭消費強度最大的地區依次為上海、天津、江蘇、山東、山西。以煤炭為主的能耗結構,造成了很多環境問題。同時,中國還是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國,占全球的四分之一。我國2020年的目標是把煤炭消耗減少到60%以下,天然氣占比要提高到10%以上。
中國工程院院士孟偉建議企業要及時發現“PM2.5問題”背后的廣闊市場。他說,預計到2015年,中國
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將達4.5萬億元,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這與國際走勢不謀而合,當前美國環保產業總產值已占全球三分之一強,德國預計到2030年,環保產業總產值將超過汽車產業。
環保商機來襲,哪些領域需要重點關注?孟偉建議:一是排放脫硫、脫硝,這是治理大氣污染的重點,解決PM2.5問題的關鍵。目前國家已在給脫硫、脫硝發補貼,下一步還將推廣到脫汞。此外,生態修復也有巨大市場。目前,我國已修訂了土壤修復等法規,企業可重點關注發展綠色生態、環境友好的生物修復、綜合修復,原位修復等領域。還有一個需要高度重視的領域是固廢處理,要重點發展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和生物處理技術,推廣生活垃圾預處理裝備等。
孟偉評價,目前,長三角地區環保產業基礎較好,初步形成以宜興、鹽城、蘇州、南京等城市為核心的環保產業集群。江蘇和浙江環保產業規模占全國第一、第二位,但還需要加強區域合作,加速發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