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在深圳舉行的中國安博會了解到,以往在“傻瓜相機”常見的場景模式調節,目前已經應用到智能家居的高端領域,通過傳感器、各種電源控制、開關等樓宇控制系統相連接,實現一鍵智能調節。名智能家居企業負責人援引專家觀點說,建筑能耗作為占城市能耗四成的第一耗能大戶,智能家居的引入,可令
建筑節能三成。
據悉,去年2月國家工信部發布的《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更將智能家居列入9大重點領域應用示范工程。不過,目前從事智能家居廠商眾多,產品差價可達百倍,由于行業迄今缺乏統一的標準,各種技術以及產品系統多樣,兼容性不一,市場亂象有待規范。
智能家居可節能三成 市場亂象有待規范
智能控制燈光溫度助建筑節能
本次安博會本是家居及公共領域安防產品的博覽會,經發現,與以往側重于攝像頭、門禁系統的展示不同,本次博覽會展示的安防產品,不少均融入了智能家居的理念。國外的品牌如施耐德、國內的TCL,都有相關的新型產品在場推廣,并受到與會者的關注。
施耐德電氣大中華區副總裁、視頻監控業務部負責人曲書文先生表示:“如今的安防行業正在朝網絡化、高清化和智能化"三化合一"的趨勢發展。隨著智慧城市概念的落地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安防廠商在迎來巨大商業機會的同時,也面臨著新技術的挑戰。”
智能家居系統還融入了網絡技術,用戶如果在手機、平板電腦上安裝了家居控制軟件就可以實現遠程操作,例如在辦公室就可以控制家里的空調溫度、窗戶的開合等。
施耐德電氣中國智能生活空間事業部經理束中明表示,國家倡導節能減排、低碳生活給了智能家居很大的市場機遇,因為“根據專家測算,使用上述功能的智能家居系統的建筑,可以比普通建筑節能三成。”
二三線城市5到10年可實現
業內人士介紹,智能家居在國內的一線城市,以及廣東的廣州、深圳逐漸普及。“像廣州的珠江新城、深圳的一些高檔寫字樓區域,都有使用。”安博會現場的業內人士表示,這些高檔樓盤客戶對安全性能、以及住戶的生活體驗要求都比較高,所以對智能家居比較容易接受,某外國知名廠商的智能家居產品,在國內就有上百個樓盤在使用。
經發現,知名品牌的智能家居產品普遍從幾千到幾萬元不等,這會不會令該行業局限于高端用戶而曲高和寡?束中明表示,目前來看,國內的市場前景非常好,特別是廣東等沿海的省份,客戶對自身需求比較成熟理性,智能家居將各種系統整合后,比原來的單獨配置節約了空間和成本。“例如,我們還在研發更好的系統,未來可以集成更多的第三方設備,如
鍋爐、地熱等。”隨著技術的成熟,許多廠商開發出穩定無線技術的產品,這既避免了有線安裝需要破墻的尷尬,令更多的舊建筑也可以納入改造,另外從成本上也比有線的產品要節約。
據了解,目前一些廠商還嘗試與當地電信運營商合作,把家庭電信業務與智能家居產品捆綁優惠銷售,市場反饋較好。“隨著市場消費能力和意識的提高,以及城鎮化的推進,未來除了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在5到10年內都是智能家居市場的高速增長期。”
標準缺失行業亂象待規范
面對逐漸蓬勃的智能家居市場,各種層次、優劣各異的產品頻出。
對此,國內某知名廠家負責人表示,一個是功能上有所不同,同樣是聲稱“智能家居”的產品,控制設備的數量有差異,有的雖然可以遙控,但不能智能化地根據人體舒適度調節溫度。此外,無線技術等運用上,是使用穩定性較高的ZIGBEE技術還是普通的WIFI技術等成本上也有差別。
束中明表示,事實上,國內的智能家居現在還沒有一個明確規范的標準。“目前業內一般是用國家關于樓宇自動控制、或者綠色建筑的標準來參考,但這兩個都是技術標準。對于產品達到怎樣的效果才能成為智能家居,還沒有這方面的規范。”
據悉,去年2月,工信部發布《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國家將智能家居列入9大重點領域應用示范工程,之后曾傳出智能家居行業標準將于去年下半年頒布的消息。不過,迄今未能實現。據悉,去年底,重慶已經先行先試,通過了《智能家居監控系統技術要求》和《智能家居監控系統測試規范》兩項地方標準的評審,首個地方性標準提前出爐,有望促進國家標準盡快頒布,為智能家居發展掃清道路。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