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昨天,市政協委員們調研了揚州環保科技產業園發展狀況。憑借獨特的產業定位、卓越的發展環境,一大批擁有核心競爭力的環保企業已扎堆楊廟,并開始在國內市場嶄露頭角。目前已形成以工業固體廢棄物、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有毒有害廢物處置、生活垃圾處理等成熟環保產業,去年成為江蘇省首批省級“城市礦產”示范試點基地。
變廢為寶揚州掘金“城市礦產”資源
垃圾發電是“城市礦產”淘金的一個重點方向。記者昨天來到揚州環保產業園,探訪我市首家垃圾發電廠——泰達公司。剛進廠區大門,只見一輛輛封閉式垃圾車緩緩駛入廠區,將垃圾卸載到一個能容納萬噸以上的“垃圾倉”,然后經機械“巨爪”送入焚燒爐。現場操作人員告訴記者,經過焚燒、煙塵火氣分離等23道機械化工序后,垃圾就變成了電能和灰渣。
“泰達兩臺機組一天能‘吃’掉上千噸垃圾,發電30萬度,滿足30萬戶揚州家庭照明用電。”市環保局工作人員介紹。
同時,由恒星環保公司投資興建的醫療廢棄物集中處置中心,可將全市大小醫療機構的醫療廢棄物一網打盡;由正大廢油回收公司建成的油脂提煉系統,將搜集來的揚州餐館飯店的剩余油脂,經過油水分離、沉淀等工藝,一年能生產出500多噸油脂。
此外,揚州環保產業園還引進了一個大型汽車拆解項目,永龍和廣發集團在這里聯手打造蘇中地區最大的汽車拆解基地。至此,已經形成了涵蓋生物質發電、廢舊汽車拆解及零部件再制造、廢棄塑料加工制造、餐廚垃圾回收在內的“城市礦產”集群。
“胃口”驚人生活垃圾、醫療固廢“全消化”
市環保局科技處負責人告訴記者,“城市礦產”是指蘊藏在廢舊機電設備、電線電纜、汽車、家電、電子產品、金屬和塑料包裝物等廢品中可循環利用的資源,這些資源的利用價值相當于原生礦產資源。
2007年8月12日,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決定,在邗江區楊廟鎮規劃建設環保(靜脈)產業園,集中進行廢棄物的循環利用與處置。目前園區已形成以工業固體廢棄物、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有毒有害廢物處置、生活垃圾處理等成熟環保產業。園內泰達環保年處理生活垃圾36萬噸,泰達二期建成后年處理生活垃圾可達50萬噸,可實現市區生活垃圾“全消化”;恒星環保年處理醫療廢棄物約1100噸,實現揚州大市范圍內醫療廢棄物的“全處理”;建筑垃圾年處理能力達100萬噸,工業危廢日處理量30噸,餐廚垃圾日處理量150噸,為我市大、中型企業騰飛做優了配套服務。2012年,園區成為江蘇省首批省級“城市礦產”示范試點基地。
多方受限尚缺乏有效的核心競爭力
記者了解到,現在揚州環保科技產業園已初具規模,且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與國內外先進地區相比,發展仍受到土地利用(目前建設用地指標僅0.8平方公里)規劃、配套設施不夠完善(污水管網不能滿足發展需求)、資金投入不足、集約化水平相對較低、產業鏈不完整等問題,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缺乏有效的核心競爭力。
據專家介紹,主要由于公眾大資源觀意識淡薄,對于自覺節約資源、垃圾分類堆放的觀念沒有形成。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政府和企業的領導仍把廢棄物視作包袱,不愿意在綜合利用上作投入。
其次是缺乏法律制度保障和資金支持。靜脈產業類生態工業園區,目前尚處于試行階段,尚無相關的法律規定對該產業進行規范和扶持,這給靜脈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很大的阻力和困難。由于城市對靜脈產業的定位認識不足,許多靜脈產業融資困難,發展遭遇資金瓶頸,這不僅使企業無法壯大,也影響了整個產業的發展。
新聞鏈接
產業廢棄物、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和再生資源化產業稱為靜脈產業,又被稱為“靜脈經濟”或“第四產業”,就像人體通過靜脈回收陳舊血液并再造新鮮血液一樣,將垃圾轉換為再生資源。與之相對的是,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傳統產業,我們稱之為動脈產業;靜脈產業和動脈產業共同構成了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靜脈產業系統物質流動的過程為:將產業廢棄物和生活垃圾經過回收、分揀、再生、加工等過程,轉換為再生資源或再生產品,重新進入消費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