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7日,財政部、發改委、工信部聯合發出了《關于停止節能家電補貼推廣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確規定,從6月1日起,消費者購買空調、平板電視、電冰箱、洗衣機、熱水器這五類節能家電產品,不再享受財政補貼。這個通知不僅為家電行業實施一年的節能惠民政策畫上句號,也宣告自2007年便開始實施的國家版家電消費刺激政策退出歷史舞臺。
平板電視作為國家能效標識的實施對象中的一項,對促進國內平板顯示產業的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2010年6月30日發布國家強制性標準GB 24850-2010《平板電視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2010年12月1日正式實施。2010年10月15日,國家發改委、質檢總局和認監委聯合發布2010年第28號公告,2011年3月1日開始實施《平板電視能效標識實施規則》。2012年5月28日,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又發布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高效節能空調和平板電視推廣實施細則,對符合條件的產品進行政策補貼。截止今年4月,所有產品中,平板電視中節能中標產品零售量市場占有率從2012年6月的32.10%增長至88.53%,領跑家電類產品.。
據家電行業協會的統計,在本輪節能產品惠民工程中,平板電視成為最大贏家。截至2013年2月底,電視行業已經獲得90多億元補貼,占265億補貼的1/3。截至2012年底,市場銷售的平板電視中,節能產品的比重已經達到90%以上。“所獲補貼比空調、冰箱、洗衣機三類產品的總和還要多。
從節能家電補貼政策實施一年來的效果看,節能產品成為家電市場的主力軍。據中央財政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共撥付補貼資金122億元,推廣五類節能家電6500多萬臺,拉動消費需求超過2500億元。目前節能平板電視的市場占有率已高達93%,節能空調、冰箱、洗衣機的市場占有率分別達53%、57%和46%。從一組組數字看出,補貼政策達到了預設的目標。
國家節能家電補貼政策的終止,如果拋開其他不說,對國內平板顯示產業發展來講,會產生哪些有利或者不利的影響呢?
其實國家能效補貼政策的終止受到影響最大的當是平板顯示產業的終端環節,因為它們是上一輪政策補貼的直接受惠者,受到的影響最大;受到間接影響的恐怕就是液晶面板產業,因為平板電視的銷售量對拉動液晶面板的出貨量有直接的影響,至于影響的程度如何,需要具體分析。
電視終端產業
2007年以來,政府陸續將“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節能惠民”三大全國性財政補貼政策賜予家電行業,以期拉動內需。作為最市場化的家電行業,卻得到了最密集的政府補貼。這對家電企業而言,“打雞血”式的刺激政策,確實可讓部分需求提前釋放,短時間內產生積極的效果,但后果會不會讓整個家電市場在短期輝煌之后陷入更深的谷底呢,抑或把整個家電業提升一個新的市場級別呢?這是每一個業界人士心中的疑問。
平板電視作為其中的一項,或許和其他家電產品的狀況并不一樣。
雖然平板電視在國務院安排的265億元財政補貼中拿到三分之一的補貼款,成為最大的贏家,能效補貼的終止會讓對政策產生依懶性的電視廠商造成陣痛嗎?電視產品會滯銷嗎?對現有電視市場價格會產生沖擊嗎?一連串地問題考驗著終端電視廠商的智慧。毫無疑問的是,隨著補貼政策的結束,市場將回到自身的成長軌道上來。對于能效要求而言,主要廠商也無須為獲得補貼過度拉高產品能效系數,而是可以根據消費者需求,尋求能效、成本和價格之間的平衡,可以看出電視廠商市場自主權開始放大。
也有業內專家指出,在平板電視節能標準以及節能產品消費需求增長等因素的共同驅動下,節能環保將成為平板電視產品發展的必然趨勢。未來,在節能技術不斷完善和創新下,將會有更多、更加環保的新技術、新材料應用到平板電視產品上,節能平板電視產品將迎來轉型發展的良好機遇。
觀點一:政策在實施過程中各方并沒有得到實惠
節能補貼對平板電視項目實施一年來,消費者、渠道商、電視廠商等各個環節是否從中得到了實惠,效果令人滿意嗎?
從消費者自身來看,認為節能補貼作用不大。因為去賣場或者專賣店選購電視產品的時候,消費者和銷售人員都會進行議價,議價后,銷售人員不會再給消費者減去相應的100元~400元的能效補貼。部分農村市場還會以能效補貼為噱頭,進行“降價”銷售,消費者沒有得到實惠,而節能補貼全進了三四線專賣店代理商的口袋,相對于家電下鄉政策,消費者對此并不感冒。
從商家渠道本身來看,節能補貼只是止疼劑,使用次數過多,就會產生依賴,長期下來,不利益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節能惠民補貼只是多了一些信息登記、資料錄入和核對等一系列繁瑣的手續,無論如何,賣場銷售端也不希望長期擔負這些工作,但農村專賣店卻樂此不彼,因為多半消費者是以價格來選購平板電視,但農村市場消費者并沒有在實質上獲得優惠。
從制造終端廠商來看,為適應能效補貼的認證需要花費較大人力、物力投入,還需要配備專職人員處理能效補貼的事務,產品布局需要調整帶來的制造能力不均等等,都給企業帶來不小的壓力。而市場出現的虛標、騙補等問題,更是讓企業一展莫愁:不跟進,明擺著吃虧被動;跟進,又害怕遭受抽查質疑。混亂的市場環境,彷佛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狀態。
從行業來看,節能補貼的絕大部分被洗衣機的幾個寡頭占據,讓洗衣機行業的品牌集中度更加提高,猶如一次行業洗牌。在彩電行業中顯效甚微。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對當前我國家電企業而言,規模化的成本優勢、技術領先帶來的議價能力和全球化的銷售體系,是營業利潤率得以提升的三點重要保障。政策的出現只是起到指引和輔導的作用,家電企業想要更長久的發展下去,不能依賴政策,廠商們更應該反思自己的產品,能不能吸引消費者、能不能帶來好的感受,這才是能夠改變企業的關鍵。
觀點二:希望再出臺類似家電補貼政策
彩電節能補貼政策自去年6月推出,這些節能電視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培育,目前已經成為絕對的主流。奧維咨詢(AVC)的監測數據顯示,彩電節能政策的實施使電視單價平均下降了115元,對終端的價格拉動貢獻達到5%,有力地支持了電視市場的內需放量。
深圳市科技工貿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賈興東表示,截至2012年底,市場銷售的平板電視中,節能產品的比重已經達到90%以上。按照彩電目前均價3664元計,直接拉動消費至少1600億元,刺激內需的效果一目了然。
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1~3月內銷彩電零售規模1238.6萬臺,同比上升42.8%,零售額416.3億元,同比上升39.1%。數據站上了歷史新高。
奧維咨詢(AVC)平板顯示事業部研究員賀然和吳巍認為,平板電視的節能補貼實施10個月以來,一個貫穿平板顯示產業鏈的上游面板、整機、渠道和消費使用的電視節能鏈條已經形成,并形成了各自的庫存和周轉周期。賀然和吳巍指出,考慮到當前節能產品的整體庫存和產業鏈的巨大慣性,如果補貼政策不延續,一場清庫甩賣將勢不可擋,而這不可避免地會對行業造成傷害,彩電行業有關上下游在短期內將迎來巨大的風險。
面臨巨大庫存壓力的彩電企業也是節能補貼中最大受益者,所以說創維、TCL等黑電企業大多傾向于補貼政策能夠繼續延續。上一輪的節能補貼政策對32英寸等中低端液晶電視拉動最為明顯,業界相信政策退出會對中低端占比高的品牌造成一定沖擊。然而節能惠民政策更多拉動的是32英寸等中低端LED液晶電視市場的快速增長,創維集團副總裁劉棠枝表示:“正是看到了節能惠民政策退出對中低端市場可能造成的沖擊,去年我們提出高端品牌戰略,而且為此做了準備,所以這一政策退出只會沖擊那些中低端占比高的品牌。
觀點三:彩電行業整體復蘇在即 能效補貼政策退出影響甚微
節能補貼政策6月初正式結束,多家本土彩電企業均表示,彩電行業仍在整體復蘇中,政策退出的影響微乎其微。目前,本土彩電品牌在一線城市市場也占據了近七成份額。
“政策退出對行業影響微乎其微,今年國內彩電業的復蘇還會持續。”創維集團副總裁劉棠枝說。此前,康佳集團多媒體事業本部總經理林洪藩也認為:“政策退出恰恰是企業調整的時機,對企業全年總量影響不大,也有利于競爭更加市場化。”
“五一”黃金周期間,本土品牌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整個國內彩電市場則延續了今年以來快速復蘇的態勢。今年前四個月彩電行業整體出現了兩位數增長,而創維等本土優勢品牌的增長更高達40%以上。
第三方機構調研數據顯示,未來5年國內彩電市場將比目前的規模增長近一倍,巨大的市場容量被認為是彩電市場復蘇、政策紅利退出后仍保持增長的根本原因。
由于大尺寸OLED面板的良品率陷入困境,大尺寸OLED電視已推遲上市。這讓本土彩電品牌間接獲得了機會,而4K超高清技術則成為各本土彩電巨頭重點發力的方向,4K電視今年以來的市場表現也遠超預期。今年年初,有調研機構預測2013年全球4K超高清電視出貨量將達120萬臺,后上調至200萬臺。
劉棠枝表示,在云電視、4K電視等彩電企業升級道路上,創維均領先于對手。4月份創維3D電視的占比超過52%,市場占有率達24.1%,“五一”期間一線城市的分公司銷售中,4K電視銷售占比已達10%。從全年來看,中國市場創維云電視占比將超過30%,其中4K極清電視占比要達到8%(銷售額15%)。
TCL集團4月份LCD電視銷量達到181.32萬臺,同比增長25.28%。國內外市場增長穩定,市場對智能電視等高端產品需求不斷提高,國內外市場銷量分別達到96.14萬臺和77.22萬臺,同比增長30.08%和14.91%,其中單月3D、智能電視銷量分別達到27.51萬臺和30.61萬臺,同比分別增長225.66%和109.84%。
從中可以看出,本土彩電企業在整個彩電行業復蘇下,即使能效補貼政策退出也對彩電企業影響甚微。
在國家標準和行業的層面上,國家、廠家、消費者三方共贏的局面也更直接推動了平板電視能效標準的加速修訂出臺。在即將出臺的新標準中,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1-3級的能效指數(EEI)分別提升為2.7、2.0、1.3和2.0、1.6、1.2。同時,新修訂的標準還增加了開機靜態功率、動態功率和功率波動值等三項內容。
NPDDisplaySearch中國市場研究總監張兵表示,“隨著中國財政部在5月底正式宣布停止全國范圍的能效補貼政策,此前針對下一步政策是否延續、如何延續的各種傳言已然消除。但平板電視后續是否會遵循新的能效標準要求,后期市售的平板電視能效是否須高于新的EEI1.3的最低標準,以及執行的時間表等事宜仍不明朗。
液晶面板產業
中國正式宣布能效補貼政策終止,其實只是為國內液晶面板市場注入一個偏負面解讀的因素。為原本穩定緩步復蘇的液晶面板產業景氣滲進一絲寒意。
觀點一:影響面板采購量和需求結構
政府補貼措施的退出將同時影響到國內廠商的面板采購量和需求結構。據有關行業機構調研預測,國內電視廠商的液晶電視面板采購量預估將在5月和6月分別下降5%和2%;而預計到7月和8月將連續有3%小幅的回升,以滿足下半年以國慶假期開始的旺季銷售需求。在過去一年能效補貼中受益最多的32英寸和42英寸液晶電視面板,也將隨著補貼計劃的終止,受到相對較大的沖擊。而以32英寸出貨量較大的華星光電和京東方兩家面板企業受到的沖擊較大,國外面板廠商影響較小。
但從另外一面講,中國前段實施的能效補貼,受惠最多的也是本土面板廠商。因為中國電視廠商大量采用本地電視面板,最大受惠尺寸為32、42英寸。
今年五一期間液晶電視旺銷過后,終端電視廠商庫存降低并不急于馬上補貨,這主要是廠商仍對能效補貼結束后的需求,甚至是到下半年的需求心存擔憂,加之每年6月、7月均為傳統的銷售淡季,影響到廠商后續補貨動力,進一步影響了液晶面板廠商的出貨量。
不過,回顧稍早各界在規劃第二季產能時,大多將中國能效補貼政策納入評估,如今中國政府宣布能效補貼終止、導致下游電視廠商對于庫存態度轉趨謹慎保守,已逐漸反應在6月份的面板采購與面板價格,這也將導致液晶面板的采購結構的巨大變化。
觀點二:面板復蘇勢頭減緩 產品過剩成隱憂
中國政府宣布能效補貼終止對6月份的面板采購與面板價格影響已成定局,原本友達估第二季大尺寸面板出貨量可能季增5%-10%、群創估第二季大尺寸面板出貨量可能季增15%-20%,會不會下調仍是業界引起關注的焦點。
因為中國電視品牌廠商近來對于備庫存態度轉趨觀望,面板采購買氣驟然減少。加上業界傳聞中國繼去年調高面板進口關稅后、今明年可能持續調高關稅,讓沒在中國大陸設廠的臺灣面板廠備感壓力。隨著本土面板廠商在大陸電視面板市占率提高,臺灣廠商在大陸市占率早已下降許多,雖然近來臺商也已降低32英寸電視面板供貨。
不過,來自于液晶電視尺寸大型化趨勢所帶動的面板面積需求成長,仍是全球液晶面板產業景氣復蘇的關鍵要素之一。而中國政府節能補貼的終止只是暫時減緩了這一發展勢頭。目前液晶面板產業可說正值多空因素交戰的局勢,節能補貼的終止作為其中一個較為負面的因素,到底2013年下半年將出現部份規格尺寸供需吃緊?或原本正在緩步復蘇的景氣再度翻轉向下?都需要時間厘清。
玻璃基板供貨商康寧認為,今年第二季LCD玻璃(基板)需求將與首季差不多,整體2013年LCD玻璃基板出貨(面積)可望年增5%。今年下半年可能會呈現供需平衡狀態。相信4K超高分辨率面板產品將有效激勵消費買氣,同時大尺寸化趨勢也將持續進行。
雖然液晶電視尺寸大型化趨勢成全球液晶面板產業景氣復蘇的關鍵要素之一,但產品過剩也是行業人士的隱憂。
據悉,2014-2015年中國大陸還有更多8.5代線新產能預計陸續開出,全球TFT-LCD液晶面板供過于求問題讓面板產業景氣復蘇之路充滿坎坷。
實際情況到底如何呢?其實還有許多因素尚未考量進去。
首先是中國面板關稅議題,對外界來說也許很新鮮,但對面板業者來說,早就列入盤算之中。隨著中國電視品牌業者擴大采購中國本地電視面板、造成臺廠在中國電視面板市占率快速下滑,面板廠商的危機意識早已升高,并且開始調整客戶結構、產品組合,甚至生產策略、營運方向。例如臺廠近來積極加強與日系、歐美客戶合作,推廣新興市場,快速減少傳統標準的產品(如32英寸面板),轉向量產4K2K超高分辨率或其他前端技術產品,并且以更多生產線投入觸控面板(尤其NB等大尺寸)、高階中小尺寸面板計劃。
再者,全球TFT-LCD液晶面板產業供過于求的問題已經多年不曾解決,眼看京東方第2條8.5代線即將于2014年第一季開出、華星光電第2條8.5代線將于2015年投產,單就產能面積來看,全球TFT-LCD液晶面板供給過剩的狀況持續下去,也不令人意外。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