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力公司Amprion這個類似于太空船內部的監控中心內,神情緊張的工程師們正緊盯著墻壁大小的顯示屏上用顏色編碼的復雜圖表。他們正在研究一個極具未來主義、易受太陽風湍流和其他意外驟然現象的發電系統,其工作內容是觀看每三秒鐘更新一次的屏幕,以監控長達1.1萬公里、縱橫交錯在西德并延伸到其他歐洲國家的高壓輸電線。他們從位于普爾海姆的高科技安全中心觀察突然出現的峰值和低谷,以防止出現危險的電力超載或短缺現象。
該中心規劃部主管ChristophSchneiders表示:“情況變化非常快,十分反復無常:當云層遮住太陽能發電廠時,電力輸出驟降;當云層消散后,輸出量又極速上揚,因此極難預測。而且與燃氣發電廠不同的是,太陽能發電站無法在出現超載時關閉了事”。
自2011年日本福島核泄漏事件以來,可再生能源難以預測(與化石燃料或核能相比)的流量一直是安格拉·默克爾總理所面對的能源過渡難題之一。這是環境部長PeterAltmaier稱之為“國家經濟的心臟手術”的宏偉項目,目標是到2022年實現無核發電和至2050年通過將清潔安全可再生能源的份額提高至80%來應對污染和氣候變化。
在德國,受政府補貼和不斷下降的設備價格驅動,現在許多房屋屋頂上均已裝上了太陽能面板。最近通過的法律還允許業主向電網售出多余的電力,此外還有其他推動家庭取暖和提高用電效率的獎勵措施。
德國目前的太陽能發電容量已呈指數增長至30千兆瓦,此外還擁有來自沿海北部風力農場、波羅的海近海風電場的25至30千兆瓦容量。
物理學家Merkel上周表示,在最佳條件下,總發電容量現在處于德國的正常需求水平,即65-70千兆瓦。在多風或陽光充足的條件下,這一發電量足以滿足幾乎整個國家的需求。德國目前也正在尋求將能源儲存在巨型電池內的方法,以應對自然條件不佳(無風或光照不足)情況下的用電需求。
煤炭發電威脅著德國的綠色目標
另一項關鍵挑戰是如何將電力從北方風力農場等發電站輸送至南部和西部主要工業中心的用戶。德國目前正在計劃建設數條新的南北“電力高速公路”,但較為諷刺的是,這一計劃遭到一些環境學家的反對,稱不希望這些不雅觀的輸電線穿過森林地區。
議會上個月通過了耗資100億歐元(128億美元)的計劃,以建設近3000公里的新高壓輸電線和對Amprion、Tennet、50Hz和TransnetBW這四個網絡運營商超過3000公里長的電線進行升級更新。而在建設這一復雜的新系統期間,將重新起用傳統的發電技術來彌補輸出空缺,短期內甚至還需要重新運行已關閉的核反應堆。
對電力公司而言,不定時地重新運行燃氣發電廠以填補輸出不足在經濟上并不可行,且其中一些發電廠已經關閉。此外,受歐盟碳排放交易市場失靈的煽動,成本低廉但污染嚴重的煤炭發電現在呈蘇醒苗頭。
排污權許可證的過度供給已使其價格從設想的每噸二氧化碳15-18歐元降至2-3歐元,促使煤炭發電廠重新成為經濟可行的方案。
去年德國煤炭生產均有所增長,黑色褐煤和褐色褐煤分別增長4.7%和5.5%,而來自煤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則增加了4%。
如果按這一趨勢發展,將威脅到德國2020年將碳排放減少至1990年水平的60%,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不斷融化的冰冠和持續上升的海平面這一目標。(譯文/Viki)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