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幾句話,讓比亞迪近日風光無限。公司A股股票5連漲,短短幾天內王傳福身家劇增29億。比亞迪股價迭創新高,昨日微漲后收于29.67元/股。
比亞迪俏麗領漲背后,是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不斷推進。
混動領先
近日,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即將出臺的消息,讓比亞迪、江蘇國泰、宇通客車、安凱客車等新能源汽車概念股股價紛紛創新高。
事實上,在剛剛閉幕的2013年中國汽車論壇上,補貼新政的出臺就備受關注。當時有關部門表示政策還在加緊制定,并透露看好混合動力車型,具體細節至今未公布。
有種說法是:短期內混合動力汽車將領先純電動汽車。
今年初比亞迪曾表示,2013年將繼續推進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步伐,推動新能源汽車于各個試點城市的推廣。雖然比亞迪一直領先的是純電動領域,但在剛剛落幕的2013上海國際車展上,比亞迪隆重推出了一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秦”。
分析人士指出,比亞迪在純電動汽車上風頭仍盛,但其代表車型主要應用于公共交通領域,而其混合動力技術則將應用在市場規模更大的私人用車上,由此看出車企已將市場化的重點放在了混合動力技術上。
“我認為電動汽車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還是一個細分市場,正面地說我就要去代替傳統汽車,從各個方面是不現實的。”科技部電動汽車重大項目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甄子健日前在2013年中國汽車論壇上表示,混合動力汽車的產品和商業模式,已經比較成功地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但純電動車沒有。“純電動車,盡管我們小車有五六千輛,大車有兩千多輛,但是它的基礎設施建設的難度,包括我們商業模式的建立,我個人認為在第一階段,沒有真正的啟動。”他說。
“比亞迪大漲,不光是巴菲特的市場號召力。”一位券商汽車行業研究員告訴本報,新能源汽車未來市場比較廣,還是需求層面的因素。他同時指出,純電動車仍是未來的目標,但短期看混合動力汽車的廣泛推廣更有現實性。
據安信證券分析師統計,2012年新能源全球汽車總銷售量150.25萬輛,同比增長79.65%,主要受益于混合動力汽車,電動汽車絕對增量有限。
SUV逆襲
另一個分化是,SUV等大排量汽車銷量增速高于轎車。限購政策逐步推廣,業內普遍擔心會對汽車產業成長空間造成壓制。然而,卻意外地在某種程度上,成就了SUV等大排量汽車的逆襲。
有研究員對本報稱,此前在杭州調研時經銷商反映限購影響不會很大,理由是認為汽車是國家支柱產業,限購推進不會太快。日前,蘇州相關部門也表示限購計劃暫無明確時間表。
但日信證券分析師近日發布研報表示,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大城市實施汽車限購之后,汽車限購呈現出從大城市向二三線城市延伸的趨勢,這意味著汽車限購已成潮流,必然會抑制汽車生產廠商的產業成長空間。
而與此同時,SUV類車企則有望突破天花板。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京生認為,限購對中國汽車產業影響比較大,結構上會刺激消費者購買大排量汽車。“因為大家好不容易拿到一個牌,所以說就希望排量高的,促進了大家買SUV、MPV大排量的高檔車。”
華創證券分析師預計,到2014年SUV類公司利潤將占到整個乘用車板塊利潤的50%以上,SUV對乘用車行業的沖擊和重新洗牌仍在進行中。
一季度乘用車銷售數據也顯示出分化態勢的明朗。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今年1~3月乘用車共銷售442.31萬輛,同比增長17.21%。其中,轎車銷售297.64萬輛,同比增長16.21%;多功能乘用車(MPV)銷售30.98萬輛,同比增長1.5倍;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銷售63.35萬輛,同比增長43.46%。
過去幾年SUV市場高速成長,多家機構預測未來仍可能維持較高增長速度。本周二,比亞迪也對投資者表示未來將推出更多SUV車型。
大排量汽車銷量增長,對環境的壓力也隨之增加。處理好汽車與資源、能源、環境、交通之間的關系,是汽車產業必須面對的問題。不少業內人士建議,為了在降排減污的同時保證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應將限購政策與新能源汽車的扶持相結合。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