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生物質發電曾被譽為朝陽產業,事關可持續發展大計。然而,去年江蘇生物質發電全行業處于虧損狀態,13家生物質電廠面臨生存困境。
江蘇自2006年開始建設生物質秸稈電站,截止到去年底,共核準30個生物質秸稈發電示范項目,裝機規模80.3萬千瓦。其中,已建成投產13個示范項目,裝機規模34.1萬千瓦,在建項目3個。去年,全省生物質發電量達16.7億千瓦時,年消耗生物質秸稈量360萬噸,可為農民增收6500萬元。
建設生物質秸稈電站是大好事。“可是真正做起來,就會發現沒有原先想的那么容易。”一家秸稈發電站的老總有點無奈。他說,首先是投資成本大,單位千瓦造價達1萬至1.2萬元,高出常規同類機組造價一倍以上,導致還貸壓力大。同時,由于2012年以來秸稈收購成本上漲,電站經營成本在不斷增加,加劇了生物質電廠的經營困難。根據相關部門分析,在電價成本構成中,燃料成本占比約為60%,投資成本占比約為20%,運行維護成本占比約為15%。省能源局的統計分析表明,生物質電廠的燃料成本年均增長15%以上。
上網電價是影響生物質電廠盈利的又一個關鍵因素。在2010年以前,江蘇的生物質電廠上網電價是每千瓦時0.65元,上網電價偏低,使當時投產的生物質電廠示范項目經營比較困難。經過向國家積極爭取,2010年開始,國家將生物質電廠上網電價提高了每千瓦時0.1元至0.75元,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電站運營環境。但近來秸稈收購價格上漲,人力成本上升,抵消了電廠相當部分盈利空間,又導致電廠經營陷入困境。
目前生物質電廠大有一哄而上之勢。據統計,在蘇北、魯南、皖北三省交界半徑不到300公里的范圍內,已集中了20多家生物質發電項目。業內人士指出,生物質發電產業要健康發展,一方面,應科學布局,防止一哄而上;另一方面,應完善秸稈收集體系,提升生物質發電裝備技術水平,適當調整上網電價水平。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