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期間,環保無疑成為最大的熱點話題。“兩會”期間出現的嚴重污染天氣,也使各方對清潔能源的呼喚更為迫切。而“兩會”傳遞出的能源領域改革信號也使專家預測,清潔能源發展將在今年提速。此前,國務院《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指出,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開發利用方式粗放,國內生態環境難以繼續承載粗放式發展模式,迫切需要綠色轉型發展。由此看出,要發展清潔能源,必須首先從傳統能源入手。
作為傳統能源大省的山西,要想實現2015年能源發展的預期目標,如何實現傳統能源到清潔能源的轉型呢?筆者了解到,進入“十二五”以來,山西已經提出能源基地建設要從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戰略出發,堅持“以煤為基、以煤興產、以煤興業、多元發展”的總體思路,促進能源工業實現五大轉變,即由粗放到集約、由高碳向低碳、由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由單一到循環、由黑色到綠色的轉變。
據介紹,山西省之所以在 “十二五”期間要實現轉型,這和山西省確定的發展戰略是分不開的。山西之長在于 “煤”,從產業結構到能源結構, “一煤獨大”可以說是精準概括。但長期以來,山西形象為煤所累也是不爭的事實。單一依靠煤炭資源來發展經濟的道路已經走不通,必須堅定轉型決心,加快轉型步伐,跳出 “唯煤”的思路,大力推進煤炭深加工轉化,大力發展與煤炭相關的產業,形成多業并舉、多元發展的格局。目前,經國務院同意,發改委已正式批復設立 “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這其中,進行能源行業的結構調整是發展清潔能源的重中之重。
在煤炭方面,山西省能源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戰略提出要進一步鞏固山西在全國能源生產、外輸中的地位,煤炭產量控制在10億噸以內,電力裝機容量達到0.8億~1億千瓦,煤層氣開發總量達到200億立方米,新能源開發總量占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由5%提升至10%,實現能源結構的轉型與優化。同時,提出了“雙控”目標,即煤炭供應總量嚴格控制在10億噸以內,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2.38億噸標煤。
在資源型經濟轉型 “先行先試”的道路中,煤化工是山西選擇的一個主要突破口。山西提出適度發展煤基替代燃料,以劣質煤、 “三高”煤清潔高效綜合利用為重點,發展具有世界領先技術的煤制油產業;利用焦爐煤氣含量高的特點,充分回收焦爐煤氣,建設焦爐煤氣制甲醇和二甲醚項目。在日前明確的首批省級轉型綜改標桿項目中,9個山西省屬國有大型企業項目就有投資總額高達1157億元的6個煤化工項目,分別為:投資85億元的山西焦煤集團60萬噸/年焦爐煤氣制烯烴項目、投資310億元的山西潞安集團百萬噸級煤基多聯產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投資300億元的山西晉煤集團100億立方米煤層氣抽采和利用項目、投資143億元的陽煤集團新型煤化工項目、投資248億元的山西同煤集團煤制天然氣項目,以及投資71億元的山西國際能源集團 “氣化山西”項目。
按照構想,到2015年,山西省焦爐煤氣制甲醇達到450萬噸;煤制甲醇達到150萬噸;煤制合成油達到300萬噸;煤制天然氣規模達到40億立方米;煤層氣開發利用將達到200億立方米以上。
山西也在努力規避可能因煤耗、能效、水耗3個關鍵指標帶來的煤化工產業規模化發展的闖關風險。如煤制油和煤制氣用水量巨大,需要認真平衡區域水資源的承載能力等。去年9月,山西省政府與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簽署了 《加快山西省煤化工行業轉型跨越發展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以新建大型煤化工項目為載體,聯合組建山西現代煤化工研究設計院,開展油頁巖、油砂、長焰煤制油氣等可替代能源領域的戰略研究。同時,積極引導山西煤化工行業向高端化和精細化方向發展。
有專家認為,清潔能源很可能會引領山西產業結構調整。為確保“從傳統能源到清潔能源”目標的順利完成,山西省政府出臺了相關產業有關投資、財政稅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政策。對重點項目,將采取入股、貼息等方式給予資金支持,市、縣兩級政府也將拿出部分資金支持本地區重點項目建設。支持企業通過債券、上市和爭取國際金融組織貸款等多種渠道籌措資金。同時,鼓勵重點企業引進戰略投資者,并開放煤層氣勘探、開發、焦爐煤氣綜合利用領域,鼓勵民營資本介入。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