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變頻空調,企業價值觀的勝利
長期以來,在國內的空調市場上,格力一直牢牢占據著領先位置,美的則緊隨其后,但似乎總是無法超越。變頻潮流的出現,讓美的看到了曙光。
審時度勢
一年前的9月2日,當2009冷凍年度剛剛開始的時候(每年9月1日是下一個冷凍年度的開始),美的吹響了大規模進軍變頻空調市場的號角。當時的場面遠沒有現在熱烈:在他們前面,是在變頻空調市場形只影單地耕耘了12年之久的海信;在他們的身后,則是眾多觀望者。
也難怪其他廠商觀望。當時,空調行業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如何消化庫存。受2008年涼夏和金融危機的影響,到2009冷年開始時,國內空調行業已經囤積了近千萬套庫存,而且大都是4、5級的低能效空調。同時,國家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空調的能效比升級,有意將空調能效標準門檻從5級能效比提高至2級。如果不能盡快消化庫存,那些低能效的空調很有可能就要砸在自己的手里。
另一方面,變頻空調市場在國內仍未有啟動跡象。此前很長一段時間,圍繞變頻空調,國內企業先后展開過輻射之爭、效率之爭和真假之爭等眾多“口水戰”,將消費者對變頻空調的期待消耗殆盡。
其實,美的也并非沒有顧慮。在此之前,美的在做產品企劃時已經連續3年認真討論過進軍變頻市場的問題,一次又一次的判斷時機不成熟之后,才有了2008年的下定決心。
當時,國家有關部門正積極推進變頻空調國家能效標準的制訂和出臺,同時還準備對定速空調的國家能效標準進行升級。能效升級不僅會帶來定速空調的成本上升,縮小與變頻空調的價格差距,同時還將提升整個社會的節能意識,有利于變頻空調市場的啟動。
不過,僅有這些外部條件還不夠,要啟動變頻空調市場,還有兩個更為根本的問題要解決:那就是變頻空調的產品質量和價格。
此前,由于國內大多數空調廠家不能控制變頻壓縮機和變頻控制模塊等上游核心技術,導致變頻空調產品的質量很不穩定,直接影響了變頻空調在市場上的口碑。同時,由于無法實現變頻空調核心模塊的通用配置,成本和價格居高不下,進一步限制了變頻空調的普及。
正是意識到了這些,長期稱霸定速空調市場的格力,才會在2009年2月與日本大金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合資建立生產變頻壓縮機、電控器和精密模具的工廠,聯合開發變頻空調,并展開聯合采購。格力意在借此實現變頻空調的技術和成本突破,進而獲得質量和價格方面的競爭優勢。
格力才剛剛啟動,美的卻是蓄謀已久。早在2004年,美的就與東芝開利合資建立了一個年產300萬臺的變頻壓縮機生產基地。并以此為龍頭,帶動相關零配件發展,構建了完整的產業鏈。此外,美的還為東芝開利代工生產變頻空調,經過多年發展,今年生產出口的目標已直指100萬套。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