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國際集團董事長林炳生不喜歡穿西服扎領帶。他最中意的行頭是一件深色的“龍迪”中式上衣搭配西褲。“這個牌子的老板,跟我是好朋友。要買衣服找我,可以打五折。”這個臺灣人的笑聲透著幾分北方人的豪爽。
和大多數來自臺灣的餐飲老板一樣,從臺灣,到市場潛力巨大的大陸餐飲市場,這位從永和鎮走出來的老兵——林炳生,已經在快餐連鎖行業占有了一席之地。從1985年在臺灣注冊“永和豆漿”的商標至去年底,永和豆漿的總店鋪數已有300余家。
但在林炳生看來,發展連鎖門店只是他事業計劃中的一部分,或者只是永和豆漿的“一條腿”。接下來,這個把永和豆漿一手做大的臺灣老兵,不但將目標定在了“中國快餐連鎖業第一品牌”,他還想和蒙牛較較勁。“我們要分食它的市場。”林炳生勁頭十足地說道。
關于永和豆漿的創業史,網絡上的報道有長長短短數十篇。而對于創業之初的個中滋味,林炳生卻極少向人提起。
能從豆漿中發現創業商機,得益于林炳生的當兵經歷。50年代,臺灣的一些老兵退伍之后,在臺灣永和鎮以經營豆漿鋪為生,逐漸形成一種地方性的飲食文化,吸引了不少各地的消費者。1985年,林炳生便以60萬的資金取得永和豆漿的注冊商標,起步做永和豆漿的加盟連鎖生意。
“剛開始創業時,很累。剛開始有幾個創業伙伴,但是后來都離開了。離開的原因就是覺得沒有希望。只有我一個人堅持下來了。”林炳生說。
在談及為何沒有放棄時,林炳生稱,對創業初期的艱難,自己只能咬緊牙關。
家人的支持也給了他莫大的動力。據林炳生介紹,在剛創業時,現在的太太尚未過門。“我對她說,你要嫁給我,就要做這種苦力,要是不能接受,現在還有后悔的機會。”他稱自己曾這樣跟妻子打趣。
堅持到底的決心,給林炳生帶來了事業上的回報。上個世紀90年代,永和豆漿開始從臺灣拓展到大陸市場,在上海設立了永和豆漿加盟總部及直營店。只要堅持,相信你就一定會成功!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