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無時間表,準備好了,就可以創業。同理,沒有創業準備,就算有1000萬元,年齡是30歲,依然不適合創業。對于創業者來說,創業資源配置到位之日,就是創業之時。
丁仕源出生在深圳龍崗區一個富裕的家庭,12歲的他跑到龍崗成人培訓中心報名學習新聞學和市場營銷等課程,成為培訓中心最小的學生。這樣的生活延續到他上初二。一天,他去應聘《中國服飾報》的客戶外聯職位。當他被負責人以年齡太小當場拒絕后,突然拿出一份附著深圳300多家服裝企業的廠名、廠址、廠長聯系電話和服裝風格的資料,侃侃而談自己對服飾的看法,最終被報社破格錄取。
媒體從業生涯為他積累了不少人脈和客戶關系。2006年,他加入世界模特大賽中國總決賽組委會團隊。從初三到整個高中,高頻率的請假和過多投入社會工作,讓學校和家長對丁仕源的選擇憂心忡忡,“最明顯的就是從初三開始經常請假,老師很反感,所以我經常被找去談話,班主任、級組長,包括校領導都和我談過。”
只有當客戶不再質疑他的能力時,他才嘗到了創業成功和被認可的滋味。但他在學校的生活卻有些孤獨,同學們談的話題他不感興趣,他想談的話題同學們不感興趣,他在學校沒有多少朋友,“即使有朋友也一般都比我大,有些甚至大十來歲。”
盡管在學校很另類,但丁仕源在圈內卻做得越來越得心應手,他先后在中國服飾報社、中國紡織報社和中國時裝報社做客戶外聯工作,2006年被世模賽導演發掘,開始從事大型活動的策劃和組織,高三下學期他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我做事的時候非常認真、甚至不計報酬”,他經常倒貼交通費、電話費,在他參與策劃的200多場活動里,只有4成拿了報酬,但丁仕源卻因此獲得了鍛煉的機會,積累了人脈。
高三的時候,他已經是深圳互動文化傳播公司的董事總經理、松雷文化集團娛樂部總經理,是多家公司的持股人。在深圳頗有影響的“南山寶貝”評選中,他擔任總導演和評委。而現在的他,又有了深圳丁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算起來,他名下已經有4個不同領域的公司了。“娛樂媒體業是一個很復雜的行業,有的人只是來混了個臉熟,什么都沒有得到,甚至連錢都沒有賺到就離開了。我是其中比較幸運的,在這個過程中,我算是賺到了一些錢吧。”
要收獲必須先付出。從14歲起他就一直在成人世界轉,幾乎沒有同齡人的娛樂。這幾年,他每天的睡眠時間都不超過5小時。“現在不少大學生創業難、就業難,就是因為目標不清楚,沒有清晰定位。”丁仕源這樣評價身邊的90后,“他們很迷茫,包括一些師兄師姐,很多人讀書就只是為了高考,根本沒有人生目標,高考填志愿的時候都很盲目,這是很恐怖的事情,很多人大學畢業都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要干什么。”
專家們認為,丁仕源是更早地進入了創業準備及實踐過程,在別人看來不可能的事情,在丁仕源身上卻變為現實,他成功的主要因素是多年的努力和付出,這個“神童”在童年期就開始創業積累,先于別人努力,成功當然先于別人。有人這樣分析和總結:何時開始創業,既不能單從年齡、也不能單從資金的角度考慮,而應該從創業的條件去評估。大家為何時創業恰當而爭論,丁仕源其實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