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衛視《新聞聯播》報道,在今冬集中供暖工作中,山東各地積極推廣綠色節能技術,開拓供暖熱源,力爭實現供暖的高溫低耗。
眼下,在東營墾利董集實驗中學,2300多名師生正在溫暖的教室里學習。這里的熱源來自160米深的地下。地源熱泵技術將控制系統的U型管倒入地下,把地下熱源換熱輸入室內。
董集實驗學校副校長胡金光說,往年一個冬季的取暖費就達48萬余元,采用地源熱泵技術以后,一年的取暖費才花費24萬元。
與從地下取熱不同,德州的一項新技術則是向陽光要溫暖。通過水循環,樓頂的太陽能聯集管把熱量輸送到每個樓層,比地暖節能30%。同時,各地的生物質能、海水、污水等多種綠色新熱源也逐步進入實用階段。
泰安一家熱力公司研發出P/S動態平衡分流技術,還解決了管網冷熱不均、不易調節的老難題。
泰安市中正東城供熱有限公司副經理梁紅偉說,采用這個技術以后,首先換熱效率這塊增加了30%多,其次在供熱過程中供熱電耗這塊兒同比降低了接近40%。
在用熱終端,山東大力推行供熱計量改革,完成既有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4428萬平方米,實行供熱分戶計量收費面積超過6034萬平方米,均居全國首位。一項項綠色技術的推廣和節能政策的落實,使得山東供暖“高溫度、低能耗”一步步成為現實。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