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羅蘭·貝格正式對外發布關于全球新能源汽車前景的最新研究報告,報告首次提及全球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零部件的發展前景,其中,2020年中國電力驅動總成零部件市場總價值超100億歐元。
電力驅動總成零部件包括與插電式混合動力、純電動汽車相關的動力電子系統、電池和電動機,及發電機、變速箱等零部件。
羅蘭·貝格高級咨詢顧問張君毅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基于對未來10年的預測,中國企業在未來混合動力和電動車領域的發展具有優勢,特別包括電池在內的核心零部件領域的發展潛力很大,因為中國企業具有原材料成本優勢、制造設備和勞動力成本優勢,這將為中國在電動車領域的跨越式發展提供基礎。
2020:中國市場僅次于西歐
按照羅蘭·貝格的預測,到2020西歐將成為主要市場,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年銷售量將超過300萬,中國排名第二,達到158萬臺。
隨著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增長,與其相關的零部件產業也將快速擴張。報告顯示,2020年,西歐、美國、日本、中國為主力軍的全球混合動力、電動汽車零部件市場將迅猛增長。從不同細分市場來看,預計到2020年,西歐的市場總值將超過220億歐元;2011至2020年之間,美國的市場總值最優估計將從24億歐元增至165億歐元;日本市場也將顯著增長,在不含出口的情況下,將從8億上升至38億歐元。
值得注意的是,到2020年,中國電力驅動總成零部件市場總價值超100億歐元。其中,2011年、2014年和2017年的市場總市值分別為6億、24億和56億歐元,中等估計的市場總值在2020年也將達到65億歐元,即使是保守估計也將達到24億歐元。
另外,電力驅動總成零部件及其相應的系統要求將會改變目前汽車產業的價值鏈。其中,汽車價值鏈包括原材料生產、零部件制造、整車集成和總裝、基礎設施建設和能量供應方面,以及移動性服務五個方面。
在原材料生產方面,由于某些原材料需求上升,例如稀土、鋰碳酸鹽等,供應端需要被整入技術戰略;零部件制造方面,由于新的動力系統以及零部件其他零部件的電子化,單體電池生產商將面臨整合。
整車的集成和總裝方面,由于不同的集成要求,內部生產重點轉移,品牌需要重新定位,新的服務和新競爭對手也將加入;基礎設施建設和能量供應方面,新能源和新能源的補給技術,以及新潛在的基礎設施建設也都會發生變化;移動性服務方面,新的潛在商業模式和產品將提供給顧客。
總之,電動車價值鏈的各個環節為現有和將來的競爭者提供了增長的機會,整車廠和供應商有機會擴大他們在價值鏈中的運營。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