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低碳經濟”時代來臨,中國日前在聯合國舉行的氣候變化峰會上提出四點主張和四項措施,并承諾到2020年,中國要增加森林面積4000萬公頃,增加森林蓄積量13億立方米,贏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和廣泛贊賞,展現了一個負責任的大國風范。
日益重視森林固碳作用
當前世界經濟正面臨著轉向問題,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經濟”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森林碳匯”更成為中國發展經濟和森林保護的熱門話題。
所謂“森林碳匯”,是指森林植物能夠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從而減少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濃度。作為“地球之肺”,森林在降低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森林碳匯”受到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的一致重視。北京林業大學副校長宋維明認為,在發展經濟、應對氣候變化中,林業占有特殊地位,“既要重視節能減排,也要重視森林碳匯,發揮森林的固碳作用。”
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日前在世界林業大會上介紹,中國森林覆蓋率從新中國成立時的8.6%增加到18.21%,森林面積增加到1.75億公頃,中國人工林面積已達到5300多萬公頃,占世界人工林總面積的1/3。沙化土地已由20世紀90年代年均擴展3436平方公里轉變為目前年均縮減1283平方公里。我國森林資源的不斷增加,環境保護初見成效,這些斐然的成果與中國的森林保護政策是分不開的。
“森林碳匯”的重要作用日益得到重視,中國林業正在加快步伐實現發展三步走戰略中所規劃的目標:“201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0%,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3%,205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并穩定在26%以上。”
六大工程構筑林業生態
目前內蒙古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取得新進展,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廳10月30日透露,內蒙古森林覆蓋率提高4個百分點,沙化土地面積逐步減少,生態狀況得到明顯改善。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