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世界銀行9日在北京發布的《2010年世界發展報告:發展與氣候變化》認為,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中,發達國家應該起到示范作用,在發達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援助的前提下,發展中國家能夠在發展經濟、減少貧困的同時轉向低碳、清潔的發展。
這份報告指出,依照目前的溫室氣體排放增長態勢,本世紀全球氣溫將較工業化初期上升5攝氏度,為此,世界各國需要以不同的方式開展行動,共同應對。世行報告主編之一、密歇根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院院長羅西娜·碧耶鮑姆女士說,人口只占世界總人口六分之一、但卻排放了全球近三分之二溫室氣體的高收入國家,應該在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中發揮示范作用。
發達國家毫無疑問應該率先垂范,高收入國家必須做出相關承諾。他們必須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援。這并不一定需要做出多么重大的犧牲,舉例來說,美國有4000萬輛大排量的SUV汽車,每消耗1加侖汽油可以跑18英里,如果把它們換成每加侖汽油可跑40英里的節能車,減少的碳排放量(相當于)為全球16億貧困人口提供一年的電力供應的排放量。
世行報告呼吁世界各國共同行動,通過減少排放和開發新能源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在9日的發布會上,中國財政部國際司副司長張文才先生表示,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愿承擔與自身發展階段,應付責任和實際能力相稱的國際義務,積極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
中國是一個生態環境脆弱,氣候條件復雜的、易受氣候變化不利影響的發展中國家,正面臨著發展經濟、消除貧困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等很多挑戰。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主張通過切實有效地國際合作,攜手努力,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中方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原則,我們主張(即將召開的)哥本哈根會議應嚴格遵循巴厘路線圖授權,加強UNFCCC(《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的全面、有效和可持續實施。中國將實施強有力的國內政策措施和行動,承擔與發展階段,應負責任和實際能力相稱的國際義務,與國際社會一道,呵護人類共有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