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境保護部網站消息,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近日強調,加大農村環境保護力度,對污染物排放已超過環境容量的江河湖泊、草原、濕地,下決心退出一部分人口和產業。
周生賢提出,要讓重要生態系統休養生息。在重要生態功能區、陸地和海洋環境敏感區、脆弱區等區域劃定生態紅線。對污染物排放已超過環境容量的江河湖泊、草原、濕地,下決心退出一部分人口和產業。
據悉,由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科學技術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北京大學和貴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12生態文明貴陽會議7月27日至28日在貴陽召開。周生賢應邀出席會議并作了《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主旨發言。
周生賢在發言中指出,中國探索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經歷了一個從自發到自覺的歷史過程,與國際社會關于環境與發展問題的認識進程基本同步。
周生賢稱,回顧人類環境保護發展歷程,以四次世界性環境與發展會議為標志,人類對環境問題的認識發生了四次歷史性飛躍。
第一次飛躍是1972年6月5日至16日聯合國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的首次人類環境會議。這次會議通過了《人類環境宣言》,將“為了這一代和將來的世世代代的利益”確立為人類對環境的共同看法和共同原則。
第二次飛躍是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這次會議第一次把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結合起來進行認識,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成為全人類共同發展的戰略。
第三次飛躍是2002年8月26日至9月4日在南非約翰內斯堡召開的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會議提出了著名的可持續發展三大支柱: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明確了經濟社會發展必須與環境保護相結合,以確保世界的可持續發展和人類的繁榮。
第四次飛躍是今年6月20日至22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
這四次飛躍充分體現了人類社會對環發問題的認識不斷深化,為中國提出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重要借鑒和外部條件,進一步豐富和深化了可持續發展理論,有利于人類社會在更高層次上推進文明進程。
周生賢指出,中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積極主動參與國際環發領域的合作與治理的同時,也要在國內根據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及時出臺加強環境保護的戰略舉措。
周生賢強調,國內外環境與發展形勢表明,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方向已經明確,必須乘勢而上,有所作為,勇擔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引領者和實踐者。
一要全力完成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要堅決貫徹落實“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把結構減排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繼續強化工程減排和管理減排。在大氣污染聯防聯控重點區域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推進多種污染物協同減排。
二要切實發揮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的作用。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綠色轉型,通過環境影響評價推動產業結構調整,通過環境標準引領企業技術進步,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
三要優先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要切實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治,建立化學品和危險廢物環境污染責任終身追究制和全過程行政問責制。全力做好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減少人民生命財產損失和生態環境損害。
四要加大農村環境保護力度。要繼續深化農村環境保護“以獎促治”政策,強化農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扎實推進畜禽養殖污染防治。
五要讓重要生態系統休養生息。在重要生態功能區、陸地和海洋環境敏感區、脆弱區等區域劃定生態紅線。對污染物排放已超過環境容量的江河湖泊、草原、濕地,下決心退出一部分人口和產業。
六要研究出臺生態文明建設目標和政策措施,實施生態文明建設指標體系,納入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政績考核。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