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生態文明建設進程,陜西省韓城市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前提下,緊緊抓住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這個中心環節,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科技進步,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弘揚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價值觀,倡導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的良好社會風尚,帶動和實現全市經濟發展質的飛躍。
為了推動韓城市的生態文明建設,筆者認為應重點抓好以下4個方面。
一是以節能減排為突破口,強力推進主導產業的升級換代。韓城市已形成以資源為支撐的電力、冶金、焦化、建材四大產業,要使這一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必須抓住國家節能減排這一政策要求,堅定不移地完成產業升級換代,盡快使全市的落后產能得到淘汰。它的重大意義體現在:首先,從根本上解決全市環境污染問題。其次,通過“關小”為韓城區域經濟持續發展騰出了環境容量和空間。韓城市必須推進產業科技進步,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加大環保工程投入,努力做到增產增效減污,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基礎條件。
二是發展循環經濟,轉變增長方式。韓城市在資源與環境的巨大壓力下,在2002年就確定建設陜西龍門循環經濟工業園,按照循環經濟的理念在工業園區企業內部、企業、產業之間推行循環經濟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今后的發展中,要根據園區發展規劃,圍繞四大支柱產業,積極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規模效益好、環境污染小的鏈接項目,延長工業鏈條,為循環經濟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不僅要在工業上發展循環經濟,而且要在農業和社會消費上按循環經濟的理念進行發展和引導。要通過發展理念和消費理念的提高,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思想基礎。
三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基礎設施建設應當成為政府推動未來經濟發展的核心工作,它具有“乘數效應”,能帶來幾倍于投資額的社會總需求和國民收入。基礎設施建設要把重點放在城區和園區道路交通建設上,放在解決工業園區排水管網、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園區綠化建設不足或者為零的現狀上;放在為促進旅游產業發展所需要的工程建設和更大范圍的環境治理上。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投入,雖然韓城市經濟相對發達,但仍屬“吃飯”財政,要迅速改變基礎建設落后的現狀,僅僅依靠地方財政是難以實現的。為此,一要立足自身,最大限度地動員全市人民的力量,參與到建設美好家園中來;二要積極爭取上級和社會各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改善,一定會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從而更有效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四是加大植樹綠化,建設綠色家園。韓城市是新興的能源工業城市,又享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的美譽,其城市綠化在未來經濟發展、文化建設中的意義顯得尤為重要。提高人居環境質量,樹立對外開放良好形象,促進區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都需要在建設綠色家園上強力推進,花大力氣。要突出抓好西禹高速、108國道韓城段兩側綠化帶建設,突出抓好城市規劃區周邊的山體、水體、空白死角的植樹綠化工作。同時,要結合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生態村鎮建設等重點工程,初步形成城鄉一體化的城鄉綠化體系。 孫仲民 作者系陜西省韓城市環保局局長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