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七日嘉興太陽能行業協會召開了本年度第三次理事擴大會議,就近期凸現的低端產品產能過剩、銷量連續下滑,大批小作坊小企業開工不足,乃至集熱管百萬支庫壓的產業現狀作了分析和研討,大家一致認為產業已進入調整期,必須加快步伐轉型升級。
參加研討的有品牌企業:斯帝特、同濟陽光、陽港、高得樂、家得樂、小博士、北大華豐、鑫凱、太陽村、久久等二十余家企業,嘉興日報、南湖晚報、大美信息等媒體作了現場采訪。
今年上半年當地出口受阻的其它行業企業,在“陽光沖動”下,盲目跟風進行低水平重復建設擴產。據統計新增注冊三百多家,集熱管一年中生產線翻一翻達成700條;各省又新建大批作坊式小企業,據當地生產設備的統計訂貨至少800家之多,還有經銷商貼牌加工大行其道,這是其一。其二是大品牌開始產業布局,裝備升級,產能大成本低,品質好,品牌集中度快速提升。還有是只顧“開塘養魚”沒能“治水防病”,制假造劣仍然泛濫,這與當地政府的GDP沖動不無關系。
從內因平說大批作坊式小企業一直以來在全國撒網搞量敗打游擊,只搞低價經銷無心做營銷,隨著經銷商不斷成熟,大量網點流失;上半年的“太陽能下鄉”為投標化費了不少財力、精力,中標的只顧一頭做網點備案,卻荒廢了市場耕耘,更沒能發力在終端搞路演促銷、會議營銷,下鄉產品銷量微小;而不投標的抱怨自己的網點不斷被中標企業收編,對市場失去信心,企望第二次招標能帶上“光環”,同時也導致了經銷商產生迷茫,觀望、等待,再說去年大批作坊式小企業也跟風一哄而上化錢買馳請代言,忙于壁上作秀,喪失了自身的競爭能力。
諸多的內外因素注定會造成低端產品產能過剩。據了解這不僅在嘉興特別是海寧,而全國各地特別是產業相對集中的地區都發生這種現象,這就預示著產業已經開始進入調整期。
嘉興市太陽能行業協會的市場話語詞是:在此次產業調整期,如不謀劃、實施轉型升級的,必將被淘汰出局。
那么如何展開轉型升級呢?我們認為產業升級包括著裝備、產品、標準、技術、品牌、人才、管理、服務、渠道諸多方面的全國升級。而且硬件容易軟件難,升級就是練內功。作為中小企業由于自身資源有限,要注意輕重緩急,務實求是,可以集中精力先去做能補短板的一件事,當然也得學會彈鋼琴。例如斯帝特、同濟陽光、高得樂、家得樂已開始在做裝備與產品升級,而太陽村、奇瑞、陽港、又一佳已在做人才與渠道升級,又如錢江潮、鑫凱、久久、華諾、正利時在做標準與技術升級等等。
其實,升級的關鍵在轉型。從全局說我們整個行業要從“草根”轉型至“正規”,但從企業來講首先是意識與觀念先轉型,要變革原有的思維模式樹立“先有市場后有工廠”、“戰略定位要精確務實”、“企業最大財富是人才”、“品牌是在營銷中建立”、“誠信才能造就百年企業”、、“質量是立身之本”、“責、權、利是管理平臺三根支柱”、“給消費者利益是核心競爭力所在”、“做品牌要在渠道上突破”、“做配套的要在技術上發力”等等觀念。
產業調整期的到來,對行業是一件大好事,可以在加速轉型升級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行業逐步從大亂到大治,從無序到有序。明年太陽熱水器行業的產品新國標及系統配件國標出臺,國家強制有能效標識實施,必須迎來一場洗牌風暴。讓我們早作準備,先經受這次調整期轉型升級的市場洗禮吧!只有強身健體,才能抗得住暴風驟雨。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