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光伏政策補貼標準下調,美國、印度展開光伏“雙反”調查,市場需求不足,產品價格下跌……光伏市場進入多事之秋。
機遇常藏于危機之中。山東光伏行業通過提升技術水平、開拓新興市場、培育國內市場,積極應對不利局面,實現逆勢增長。
“今年是轉方式、調結構的關鍵之年,也是我省太陽能產業加快發展的重要一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節能減排、援疆援藏、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等一系列有利于太陽能推廣應用的政策利好接踵而至,扶持方向更加明確,太陽能產業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省節能辦主任鄭曉光介紹,我省將不斷加強政策規劃引導,加快實施標準化戰略,大力培育行業品牌,強化產學研合作,推動太陽能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我省光伏產業頂壓前行
近幾年來,我省光伏產業發展迅速,特別是以光伏產業為代表的新能源正在逐步成長為引領新一輪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不僅形成了經濟新的增長點,而且對全局的節能減排、科學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力諾光伏集團總經理李秉霖表示,公司將堅持電池、組件、系統工程、應用產品四大發展方向,2015年太陽能光伏產品產能達到3000MW,國內電站安裝量突破1000MW,海外市場裝機量500MW。
據悉,作為本土光伏產業代表的力諾光伏集團致力于中下游產業鏈,自2003年成立以來,逐漸成長為山東省光伏產業龍頭企業,光伏電池片產能規劃1000MW,產品出口世界27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力諾光伏國內外電站儲備項目已達到200MW,成為山東省乃至世界最具競爭力的太陽能光伏品牌。
省節能辦資源節約處處長王玉剛表示,我省太陽能光伏產業正處于發展加速期,保持了年均增20%的高速發展。去年我省光伏電池及組件產量672兆瓦,占全國的近1/10。到“十二五”末,山東太陽能光伏電池及組件產量將超過3500兆瓦。
統計顯示,2011年,我省太陽能行業加快轉方式調結構步伐,不斷提高創新能力,優化產品結構,積極適應市場變化,努力開拓國內外兩個市場,呈現良好發展態勢。全省太陽能企業達到662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82億元,同比增長18.3%;利稅87.7億元,同比增長17.2%。
應對“雙反”搶機遇
近期,美國商務部公布了針對中國太陽能光伏產品的反補貼調查結果,初步裁定中國太陽能光伏產品存在出口補貼,并且將會對這些產品征收5%以下的反補貼稅。盡管這一稅率遠低于此前的預期,但仍給處于困境中的中國光伏產業帶來了巨大壓力。
美國對我國的太陽能光伏產品實施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后,東營光伏、力諾光伏等企業積極參加應訴,目前,光伏反補貼稅率為被初裁為3.61%。據介紹,美國市場只占我省光伏產品出口的10%左右,歐盟是我省光伏產品出口第一大市場,對歐盟出口占全省光伏產品出口的65%左右。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