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能耗
根據我國的統計要求,建筑能耗一般指建筑使用能耗,即建筑物在使用過程中所消耗的能源,包括照明、電器,采暖、制冷、設施、熱水、炊事等。2000年的統計結果表明,盡管我國民用建筑的整體舒適度低于世界各發達國家,但我國的建筑能耗已經占到當年全社會終端能源消耗的27.8%,接近發達國家(1/3左右)的水平,采暖和空調為主的建筑能耗已占10%以上。最新報道顯示,我國終端能源消耗總量已經位于世界第二。
2能源現狀
根據美國、日本和Shell、BP等公司預測,世界化石燃料生產和消耗峰值在2020~2030年之間。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能源資源占有量低于世界人均值,而且能源經濟可開發剩余采儲量的資源保證程度僅為129.7年。
3.CO2減排壓力
有關資料顯示,世界各國建筑能耗中排放的CO2約占全球排放總量的1/3。其中,住宅約占2/3,公共建筑占1/3。
對未來CO2排放的預計是,如果不采取措施,50年后,大氣中的CO2含量是現在的3.5倍,如果積極采取各種清潔能源替代技術,在25年內就可以看到明顯效果,在50年內可把CO2的含量降低到目前的水平。
對可再生能源減排潛力的系統研究表明,太陽能光熱光伏應用和太陽能建筑對于CO2減排的貢獻,從2010到2030年時,可達到1-5~15-30TtC/yr。
我國具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年日照時數在2200小時以上地區約占國土面積的2/3以上。對太陽能應用的預測結果為,在正常發展和生態驅動發展兩種模式下,2050年我國太陽能利用在總能源供給中分別達到4.7%和10%。其對我國未來CO2減排的潛力估計是,到2010年以后,太陽能利用對減排開始有較明顯作用,2020年以后開始有較顯著作用。
4太陽能建筑
定義:綜合考慮社會進步、技術發展和經濟能力等因素,在建筑物的策劃、建造、設計、使用、維護以及改造等活動中,充分利用太陽能的建筑統稱為太陽能建筑。我國太陽能建筑領域中技術最成熟、應用范圍最廣、產業化發展最快的是家用太陽能熱水器(系統),其次是被動式采暖太陽房。
我國在太陽能建筑領域進行了長期的、積極的研究與實踐。包括太陽能光熱、光伏設備設施廠家在內,各地政府、研究機構、設計院以及開發企業等在不同層面、不同區域、不同建筑上做了大量細致的研究、開發、設計、建設工作。正是在這些工作基礎上,中國太陽能學會決定增設太陽能建筑專業委員會。其作用是以滿足建筑對清潔能源的需求為宗旨,在可持續發展框架下,為太陽能在建筑中的應用,構架學術和技術交流平臺,促進兩個行業的技術進步。
5太陽能建筑的技術途徑
太陽能建筑的應用領域包括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以及業主對于安全、便利、舒適、健康的環境需求。
太陽能建筑的技術途徑包括了被動應用、主動應用和綜合應用等多種途徑。如從保溫隔熱材料的開發、自然采光通風功能的實現、太陽能光熱光伏技術的應用到遮陽、光影和舒適環境的創造,全方位地綜合應用太陽能資源。就目前發展最快的太陽能光熱利用而言,也將包括低溫利用、中溫利用和高溫利用等多層次能源效率利用形式;而太陽能光伏利用也將在太陽能建筑一體化上表現出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6制約太陽能建筑發展的因素
盡管國家和行業主管部門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法規、標準,如節約能源法、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不同地區的節能設計標準等,除成本、技術、市場等制約因素外,管理體制過于分散、激勵政策體系不健全、全民教育與理念傳播不夠等都是制約太陽能建筑發展的相關因素。
當前,太陽能建筑的理念推廣比具體某項技術或產品的推廣更加迫切。
7太陽能建筑發展策略
7.1太陽能建筑的發展思路
在各級政府的政策導向和激勵機制的基礎上,提高職業培訓和公眾教育程度,加強產品(系統)檢測認證和建筑準入制度,完善規范標準及相關技術規程,發揮從企業到業主等各個層面的積極性,共同推進太陽能建筑的有序健康發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