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太陽能建筑的發展策略
1)成熟的被動太陽能技術與現代的太陽能光伏光熱技術的綜合利用;
2)保溫隔熱的圍護結構技術與自然通風采光遮陽技術的有機結合;
3)傳統建筑構造與現代技術和理念的融合;
4)建筑的初投資與生命周期內投資的平衡;
5)生態驅動設計理念向常規建筑設計的滲透;
6)考慮區域氣候特征和經濟發達程度的差異;
7)關注不同的建筑特征和人們的生活習慣。
7.3太陽能建筑的發展目標
充分地綜合利用太陽能,滿足建筑物對于使用功能和環境功能盡量多的能源供應需求,以降低建筑能耗在社會總能耗中的比例。因此,進一步考慮將太陽能利用與地熱能、風能、生物質能以及自然界中的低溫熱能等復合能源的利用結合起來,并進行系統的優化配置,以滿足建筑的能源供應和健康環境的需求,是太陽能建筑發展的最高目標。零排放建筑代表了太陽能綜合應用的最高理想。近期研究開發的重點是太陽能熱利用產品和系統與建筑一體化。
7.4綜合確定太陽能建筑發展策略
1)氣候特征和經濟發達程度: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往往又是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區域。依然應以被動利用太陽能建筑為主,加強集熱、蓄熱、導熱等材料和技術的研發與推廣;而對于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夏季炎熱、冬季陰冷,又具有冬季采暖、夏季空調的生活需求和經濟能力。因此,應積極擴大綜合利用太陽能建筑新技術的投資優勢,并成為實施太陽能或水源熱泵等采暖空調技術示范建筑的首選地區。
2)生活習慣和經濟水平:隨著我國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穩定的熱水供應逐步成為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之一。這是太陽能熱水設備及系統與建筑一體化成為太陽能建筑領域發展最快的主要原因。
3)建筑特征與政策導向:對于不同的建筑類型和社會功能,在太陽能利用等領域應給予不同的示范導向和稅收等激勵政策。如,對于公益性建筑采取強制推行太陽能利用的政策;而對于商業性建筑則給予稅收等激勵政策;對于量大面廣的居住建筑則實行稅收激勵政策、能源投資機之及業主有償使用相結合的策略。當然這些策略對于既有建筑的改造同樣適用。近期可在選擇特殊用途建筑、大型公益性建筑及政府辦公建筑等進行示范推廣和政策引導。
4)太陽能建筑技術和體系:編制設計規范、標準及其相關圖集,建立產品(系統)檢測中心和認證機構,完善施工驗收及維護技術規程等,是太陽能利用(如熱水供應)列入建筑工程設計環節,并作為一個“專業”納入建筑體系的前提。
5)理念推廣:節能生態的教育、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理念的傳播在太陽能建筑發展中的重要性凸現。教育人們了解常規能源的一般知識、太陽能的優越性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項全社會的重要任務,各級政府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并予以專項資金支持。
6)太陽能建筑應用技術的研究與推廣:針對我國的社會發展、技術進步、經濟能力、區域氣候、生活需求等因素,以太陽能建筑領域中的熱水供應為切入點,擴大太陽能熱水供應的既有理念優勢,倡導“理念先行、示范突破、政策跟進”的原則,推行“標準設計、檢測認證、建筑準入”的機制,分階段逐步推進太陽能建筑在中國的發展,最終達到太陽能建筑的普及和推廣。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